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83节
作者:
随云溪 更新:2024-04-23 14:46 字数:4310
书在此时以私藏和传抄为主,想要买的话也是在京城或州府那样的大地方,有特定的书市可以淘到,至于县一级,它属于非畅销商品,有县学时或许还有人卖,县学停办了这么些年,还真未必。
沈安早在听到自家大嫂问笔墨铺子的时候,心就咚咚直跳,他在学写字了,也见过籍书之类的东西,知道笔墨是做什么用的。
一出了成衣铺,沈安就道:“大嫂,你要给我们买笔墨吗?那东西可贵可贵了吧?我觉得用沙盘就挺好的,一样能写字,还不要钱。”
沈宁也点头:“我也觉得沙盘写字挺好的。”
沈宁不知道笔墨贵不贵,但是可以用不花钱的,还是不花钱了吧?她看到大嫂只给她买了头绳,自己什么也没买,都有点儿后悔花钱了。
两根头绳加两根发带,六文钱呢,换成买布的话都能买下一块做豆腐的滤布了。
桑萝笑:“我另有用处的,回去你们就知道了。”
走了小半刻钟,到了县学所在的那条街,果然,一眼扫过去,看到了一家卖香烛杂货的铺子。
“走了。”她招呼上兄妹二人。
沈安和沈宁跟着桑萝到了香烛铺子门前停下,兄妹俩一脑门的问号???
“不是买笔墨吗?这是卖香烛的。”
桑萝笑起来:“就是这里没错了。”
领着两个小的进去。
掌柜的一看到三人进来,上下打量桑萝,笑问:“小娘子是要买些什么?”
“有笔墨吗?”
掌柜的眉头一动,笑了:“有,有。”
说着就弯腰从柜子里边一阵翻腾,没一会儿拿出一支毛笔、一块墨锭出来:“小娘子看看。”
嗯,别问为什么没有摆出一列十数种给她选,有得买就不错了,选?就别强求了,难为掌柜的货柜,也难为她自己的钱袋。
桑萝拿起来看了看,她自己是不识得的,原身倒是识得,是相对便宜的羊毫笔,墨也只是下等墨。
问掌柜价格,掌柜笑道:“毛笔三十五文一支,墨锭一百五十文。”
桑萝咂舌,看来原身家里从前笔墨纸砚也没少花销。
她从钱袋里掏出两串钱,数出一百八十五文递过去,掌柜的笑眯眯接过,一边数着,一边还能分出心思来问一问桑萝需不需要纸和砚台。
桑萝连忙摇头。
砚台这东西,不讲究的话,想想办法,没有也是能弄出来的,至于纸,这时候虽有纸了,但产量极少,除了官府用得多,民间其实大多数人用不起。
好比周里正,用的就是官府给发的纸,而像东福楼那样的大酒楼也备了纸,给她写契约或是收据之类的就有用到,契约还罢,收据其实也是裁成小条子的,为的就是省纸,至于过所之类,则还是用的木牌。
酒楼账房尚且节约着用,何况她这山里找食的?
买了笔墨,途经药铺,桑萝想到家里石膏剩得不多了,进了药铺又囤了一些,自然也少不了大料,每天都要做酱干,大料是耗得真快。
但考虑到怕人将大料和酱干联想起来,再进而联想到石膏,大料桑萝去的是另一家药铺买的。
到此正事算是都办完了,桑萝就带着两小只逛东西两市去,也是去看一看摆摊子的秦芳娘几人。
她挑着担,进市集时不免被当成摆摊的拦下来问,看了看坛子是空的,东西也是杂七杂八一点点,一看就知是自己买来用的,这才没让交市税直接放了进去。
小兄妹俩早上逛了县里的大街、酒楼、点心铺、成衣铺,连买笔墨的香烛铺都见识了一回,但一进东市,这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各式各样的小摊。
像他们的大集,又不像,大集可没有这么多摊子,也没有东市里边卖的东西品类多、精、细,瞧得兄妹俩个又一轮的眼花缭乱。
桑萝看他们看什么都有趣,要是哪个吃食摊子多看几眼,便会问一声要不要买一些来吃,兄妹俩再怎么看,一听大嫂问要不要买,摇头摇得那叫一个快!
“不用!”
挑筐里的点心那么多呢!
桑萝也不多说,往后七八天这两个小的确实不会缺嘴。
“行,有想吃的或是想要买的再与我说就成。”
转了一圈,转到秦芳娘摊子上,凑在一块说话。
兄妹俩个看着新奇的东市,觉得哪哪都好,哪哪都热闹,其实摆摊的秦芳娘和从前常来的桑萝知道,还是萧条了不少的。
桑萝庆幸三家都有酒楼或是食店的生意,每天近半的货都先送给酒楼食店了,剩下一半才是在集上销,倒是正好。
秦芳娘看到桑萝带着沈安和沈宁过来,少不得要给两个小的买点吃食,被桑萝拉住,道:“吃不得了,你看看他两人,肚子到现在还是圆的。”
说笑几句,又去西市转了转,等到秦芳娘几人东西都卖完了,在东市汇合,桑萝又买了两个坛子借着秦芳娘的车往回拉。
才出县城,没走多远,却看到远处山道上似有几个衣裳褴褛的人,待稍近了,桑萝瞳孔一缩:“等等。”
她把秦芳娘拉住,秦芳娘先还有些愣,等看清前面的四五个人,身子也是一僵,脑子都木了木。
流民!??
逃过难的秦芳娘和桑萝对流民的神态和眼神再熟悉不过了。
桑萝一手拉住一个孩子:“先回县里!”
秦芳娘点点头,连忙也掉转了车头,几人快步向城门去。
第92章 贼崽子
秦芳娘心里有些慌:“刚才那几人,是流民吧?不是说流民都拦住了吗?我们这怎么会有流民?”
桑萝摇头:“不清楚,先回去请许掌柜帮忙找人看看情况吧,我们几个妇人孩子,后边有十里的山路,这样回去太不安全了。”
那几个不管是不是流民,看着都是流亡已久、饿得狠了的,真的只剩了皮囊包着一副骨头架子的样子了,走路好像都快要打晃了。
这种饿极了的人其实很危险,她们真要就这么回程,很容易被盯上。
桑萝几人才出城门就又折返,城门官眯了眯眼,还不待问,甘氏已经主动道:“前边看到几个像是流民的人,我们几个妇孺,先回县里来避一避。”
三个城门守卫对视一眼,这一回倒是难得的,没让再递过所交入城费,挥手让桑萝几人进城,其中一个守卫快步离了城门,想是给上峰回禀去了,另两个守卫仍尽职尽责的守在城门入口处,挎在腰间未出鞘的刀颇有几分威慑力。
桑萝没再停留,她带着秦芳娘几人直奔东福楼后门。
此时午时已过,东福楼后厨基本收工了,倒是桑萝最早识得的那个少年正在刷碗刷盘,看到桑萝几人还笑着打了声招呼,又奇道:“今日竟还没回去吗?”
桑萝勉强笑笑,道:“遇上点事情,我来找许掌柜,许掌柜这会儿在吗?劳小哥前边帮我看看?”
说是看看,实是请少年帮着通传一声的意思。
那少年知道掌柜的颇看重桑萝,也不推诿,擦了擦手请桑萝等等,就快步往前边去了,估计也就是回到前堂递一句话再折返的功夫,许掌柜就跟着那少年一起来了后厨,看到桑萝几人,便问道:“听说你们遇上点事,是怎么了?有什么麻烦吗?”
桑萝点头,把刚才在城门外碰到几个疑似流民的事情说了,道:“您看看,我们几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这回去十里路,着实是有些不敢,这才折返回来托您这边帮忙去探探情况,如果可能的话我出些银钱,看看您酒楼这边能不能请几个伙计送我们一送。”
许掌柜一听是流民,神色也是一紧,知道桑萝她们进城的时候有跟守卫打过招呼,便道:“银钱不必提,真要是有这情况,我这边找人送你们一送也不是多大事,这样,你们也别外边站着了,先进酒楼吧,雅间里坐坐,我先让人去探探情况。”
……
许掌柜散出两个稳当的伙计,两人出去后半个多时辰才回来,一个是往城外看情况去了,一个是往衙门相熟的衙役那里探消息。
往城外去的那个说是他过去的时候已经不见城外有流民了,四处转了转,也没有流民踪迹。
找衙役那边问到的消息,县尉也派了人出去查看了,壮班衙役出去的时候,那几个流民已经不见了,衙役们又往山林里摸了摸,仍是没找着那几人。
唯一一点能确定的是,附近目前应该只是零星几人,不是大股流民。
桑萝一口气松了半口,另半口却没办法松下来。
许掌柜看她神色,道:“这样,今天我让四五个伙计送你们回去,后续我也还会继续再打听打听情况,有什么异动的话会让人往你们十里村去给你们递个信。”
也只能如此了,桑萝起身道谢。
许掌柜想着又问:“豆腐和素毛肚你们看看明天还能送吗?”
要是不便送的话,他就安排伙计去取也行,生意是不好耽误了的。
这事情得看秦芳娘几个,几人商量一下,最后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豆腐酱干素毛肚在情况没恶化之前还得接着卖。
总不能因为看到几个出来转了一圈就不见了的流民就连营生也丢开了。
许掌柜闻言心下也松了一口气,回程时特意给挑了几个人高马大的伙计护送桑萝一行人。
一路上倒是再也没碰上形似流民的人,桑萝心下稍松,伙计们要走时,桑萝给了五人半串钱,道:“辛苦几位小哥,这点银钱便给小哥去喝些茶水。”
五十文!
五人均分一人就能得十文!
五个伙计面上都是喜色,连连作揖道谢。
桑萝倒不觉得自己给得多,五十文听着多,均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十文钱而已,人家是担着风险来送她们的,真碰上流民那就是大麻烦。
她亲自送人,又嘱咐着路上当心些,等到人走得见不着了,这才回院里去。
秦芳娘几人忙一人掏出十文钱来,被桑萝推回去了,道:“不必,原是我做出去的人情,他们承情也是承我的,不需你们分摊了,倒是明天怎么去县里,你们得商量个章程出来,钱要赚,安全也要有保障才行。”
“看到流民这事,咱们也得跟周村正说一声,村里人得多个警醒才是。”
流民进不去县城,可不代表来不了周边这些小村。
……
周村正对这事颇为重视,他跟王家一位旁支子弟还算相熟,早些时候就听到了些消息,心里总是隐隐觉得不安。
后边征税、粮价飞涨、北边灾情疫病,一桩桩一件件都让周村正夜里睡不踏实,出现流民,好像只是一只一只落地的靴子后边又落下一只一样。
周村正不知道,后边还会不会有靴子继续落下。
就说这会儿,村里的青壮这会儿可都去服徭役了,因为男子成婚有子就会被分家另立一个户籍,所以家家青壮都出去,留在村里的还真不多。
要么是他这样有儿子去服役的,要么就是像他家三郎和卢家三郎那样已经成丁却还未成婚的,能抽出来防卫的人手十分有限。
难得的,周村正行使了一回村正的主权,让三个在家的小儿子去通知各家男人来家里商量事情。
另一边,陈家院里,陈婆子听了儿媳带回来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愁,和另几家商量了以后陈老汉、卢老汉和卢三郎结伴接送她们摆摊,而后就拉住桑萝。
“你晚上也下山来住,山里先别住了,和村子隔得远,真有点什么事动静小些村里人都听不到,左右你有田叔也不在家,你和阿宁就跟芳娘挤挤,小丫儿跟我睡,小安跟二山住一屋。”
桑萝自然没有异议,她是真的惜命,不然在县城那会儿不会转身转得那么利索,道了声叨扰,回家简单收拾一番就带着两个小的搬到了陈家。
而周村正那边,也已经组织好了村里的男人和少年们夜里轮值守夜。
村里其他孩子还懵懂不知的时候,沈安和沈宁却因为亲眼见到过流民,略有些紧张,直到小丫儿来问起县城见闻,渐渐才把这紧张抛到了脑后。
说起县城见闻,沈宁想起自己的点心来了,从随身包袱里翻出两样不耐放的,给小丫儿和陈二山各分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