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86节
作者:远上天山      更新:2024-03-18 19:37      字数:3760
  但张居正同样觉得,柳贺太过于保全自身了。
  自考成法后,这个门生就一直对自己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不攀附不讨好但也不针对,然而在这朝堂之上,不站队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所以才有了会试上这一遭。
  他既不针对自己,便会有人将他推至针对自己的那一面。
  张居正最终并未与柳贺多言,只是示意柳贺自己已经知晓了情况。
  柳贺心中不由感叹,先得罪张居正,再得罪冯保,再再得罪张居正,他是不是现在就该写一封辞疏了?
  然而,还未等柳贺辞疏写出,京中便传起柳中允大义灭亲,顶住权相之势将张敬修考卷筛落一事。
  柳三元上一科会试因连中三元而名动天下,这一科会试,柳贺则因不畏强权一事而名动天下。
  柳贺:“……”
  他就猜到会有这一出。
  然而,到了后几日,又有御史参了柳贺一本,说柳贺取了孙铤之弟孙鑛,孙铤为柳贺乡试时的座师,柳贺取孙鑛而不取张敬修,实是因为张居正势大,柳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实际他一直有私心。
  第115章 惨
  对于御史的弹劾,柳贺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有上疏自辩,他取人全凭本心,且孙鑛是今科会元,《诗》一房的士子他取了十多位,但会元人选却由吕调阳及王希烈两位主考决定。
  孙鑛能中会元,实是因为他文章出众。
  柳贺这几日唯一开心的事,就是好友施允榜上有名。
  施允本经虽然也是《诗》,考卷却未分到柳贺这一房里,但柳贺觉得他文章火候已经到了,不管房官是谁,总没有放着好文章不取的道理,施允在备考几日后的会试,纪娘子便时常送些吃喝和用的给他。
  在此时的京中,这股柳三元不畏权相的风却一直刮个不停。
  柳贺毕竟是张居正会试取中的门生,且柳贺乡试、会试、殿试连捷,京中多有人赞张居正有识人之明。
  而现在,柳贺这个门生却将张居正长子的文章筛落了,师生间的关系似乎变得有些微妙。
  柳贺在翰林衙门修《穆宗实录》时,沈一贯便笑意盈盈地上来:“泽远此次着实展现我等翰林的风骨,实在叫为兄敬佩。”
  “正是。”
  听见对方夸自己,柳贺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此次会试的十七位同考官几乎都是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只有刑部主事林如楚是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的进士,戊辰进士豪杰多,但柳贺与沈一贯关系只是一般,同考官中,柳贺与于慎行、徐显卿的相处更融洽一些。
  作为张居正门生,柳贺会试中的行为虽替自己扬了名,但却破坏了座师与门生间关系的潜规则。
  试问这官场之中,日后谁还敢提携柳贺?
  他待座师尚且如此,何况是旁人?
  因而柳贺一直觉得,那位将张敬修考卷分配到自己一房的着实是能人,柳贺若是取了张敬修,谢姓阅卷官那边必然会爆雷,之后柳贺自己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可若是不取,眼下他和张居正的关系就是实实在在的结果。
  柳贺不由感慨,这官场着实险恶。
  他并无害人之心,却挡不住有人想办法来害自己。
  尽管柳贺刻意回避会试之事,但早朝时,京中各衙门的官员暗中会对柳贺指指点点,准备殿试的举子也在变着法子夸耀柳贺,柳贺心里有些憋屈,但面上仍与平日无异。
  “柳中允,被人冷落的滋味不好受吧?”这一日,柳贺替天子授完晚课,提灯的内侍忽然笑道,“若您允了老祖宗,就不会有那些腌脏事了。”
  柳贺苦笑道:“本官实在没有那等福份,要谢过内相赏识了。”
  “老祖宗说了,柳三元虽不肯受他赏识,但他平日最佩服读书人,柳三元又是那等懂持身齐家的,那等说不出口的脏事就不必往他身上倒了。”
  过了文华殿外,那内侍就闭口不言了。
  此人并非负责监督柳贺等日讲官的内侍,只是天冷天黑时会替日讲官们掌灯,之后一路都是沉默,静得叫柳贺以为自己刚刚听到的只是错觉。
  但柳贺清楚,这是冯保在递话,说贡院之事非他所为。
  其实以冯保的身份,加上柳贺此前拒绝了他的招揽,他并不需要将此事告知柳贺。
  他只需要让张居正知晓就足够了。
  眼下张居正与冯保仍是盟友,冯保着实不必在张居正子会试一事上横插一脚。
  那会是谁呢?
  柳贺一时之间也猜不透。
  张居正的政敌数量颇多,仍在河南的高拱自是不提,京中也有不少官员嫌他太过霸道,除此之外,恐怕也有身在张党心在内阁的官员。
  张居正是被徐阶一路扶持至今,而谁又能继承张居正的衣钵?
  年轻
  官员中,申时行当然是头号人选。
  但在京官们看来,申时行身上却未贴着张党的标签,只因申时行行事远不如张居正果断,且申时行与上官、下官相处都极为和睦,颇受众官好评。
  这般性子的人,着实不是那等有改革气魄的。
  之后自然就是隆庆五年的进士。
  这一科进士中,柳贺可谓风光无限。
  才考中进士不满三年,便官至右中允,又身兼帝王师一职,可谓恩宠无限。
  柳贺如今不过二十五岁,若是有张居正扶持,日后入了阁,恐怕会比张居正人阁时更年轻。
  已有了一个张居正,谁又希望再来一位张居正?
  柳贺被攻击之事其实寻常,这一点他与张居正都心知肚明。
  即便柳贺被张居正冷落,但他是张居正的门生,就极难出声反对张居正。
  ……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殿试那日。
  万历二年的读卷官阵容依旧浩大,仅有的两位阁臣张居正和吕调阳、九卿衙门的主官都任了此职,除此之外就是王希烈与申时行,申时行此时已掌翰林院院事,晋升速度可谓飞快。
  如无意外的话,申时行日后必然入阁。
  此次殿试上,柳贺被任命为收掌试卷官,殿试之中,出题的是天子,读卷的是九卿,服务的清一色都是进士,因而在不少官员心目中,殿试可谓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
  毕竟并非人人都能在官场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尤其是那些一生都未能身着绯袍的官员。
  于他们而言,某科殿试亲见天子、与阁臣、六部尚书为同年、在进士碑林提名……日后不再有比更令他们回味的时刻。
  柳贺看到施允坐在靠中间的位置,会试三百士子中,施允排在一百多位,他殿试上自然想冲一冲二甲的位置,这样任官时选择面更广一些。
  两人连视线都未交汇。
  施允只在交卷的那一刻和柳贺交换了眼神。
  柳贺将试卷收掌好,便将之交予弥封官。
  他结束任务后,负责提调的礼部尚书和礼部左侍郎汪镗特意朝他看了一眼。
  两人此时想的都是,若非会试中柳贺将张居正长子筛落,这读卷官张居正恐怕要避嫌不任。
  然而张居正有五子,次子张嗣修也已进学,下一科会试必然是要参加的,柳贺能抑其长子,莫非还能再抑次子、三子不成?
  殿试过后,柳贺在翰林院中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天子《论语》的授课仍由他负责,柳贺授课时间久了,讲起课来更是得心应手,为了备好课,他几乎是阅遍了典籍,只为能在最大的限度上令天子明白。
  天子年少,性子难免有些顽劣,因而李太后与张居正用的都是压制的法子,柳贺却觉得孩子完全不能这么教,毕竟人都有逆反心理,一味压制,反弹起来反而会更可怕。
  但《论语》数章也要讲完了。
  柳贺心中也忍不住想,他到底什么时候离职呢?
  事实证明,离职这种事并不需要等太久。
  这一科殿试后,孙继皋、余孟麟、王应选三人位列一甲,会元孙鑛名列二甲第四,施允则在二甲第二十一,殿试出榜这日,柳贺也在百官之中见证了新科进士的荣光。
  施允是镇江府唯一的上榜者。
  然而,待众位新进士就位,孙继皋、余孟麟、王应选入了翰林院,内阁却罢了今年的馆选。
  新科进士们为此议论纷纷,都说是因张居正之子张敬修未中进士,张居正一怒之下停了庶吉士馆选。
  在这种情形下,筛落了张居正子的柳贺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柳贺很想说,大明朝庶吉士馆选并非
  科科都选,就以嘉靖年为例,嘉靖八年、十七年、三十五年、三十八年等八科都未曾馆选庶吉士,可自从嘉靖四十四年、隆庆二年、隆庆五年三科都选了庶吉士后,馆选似乎也是默认的常态了。
  这几日柳贺去翰林院时,众人都在用一副你何时走的眼神看他。
  柳贺:“……”
  其实不想走,其实他想留。
  “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罗万化道,“泽远,我很佩服你。”
  “一甫兄才叫我佩服。”
  罗万化眼下在翰林院还坐着冷板凳,与他同期的王家屏、于慎行、沈一贯等人各有任用,他却因得罪了张居正而不得升迁,尽管如此,罗万化依旧心平气和,还愿意来安慰柳贺。
  馆选都停了,足以证明张居正在这件事上的愤怒。
  再过了一段时日,黄河在邳州决口,淮河也决口,朝廷因治黄一事吵得不可开交,在此之前,黄河由工部尚书朱衡负责治理,朱衡在治黄时开通了新渠,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认为疏通旧河更方便些,之后朝廷采纳了朱衡的建议,然而隆庆四年时黄河再决口,朝廷便起用了潘季驯治河。
  大明二百年,黄河两岸百姓一直饱受水灾之祸,尽管朝廷一直想办法治理,但黄河决口之事始终不绝。
  眼下朱衡已因言官攻讦致仕,又因祾恩殿毁损一事被剥了太子太保头衔,朝堂之上便因派何人治河一事产生了分歧。
  作为内阁首辅,张居正自然是下定决心治理黄河的,他先看中了河道总督傅希挚,傅希挚提出重开泇河,然而提议遭到工部与户部的否定,傅希挚态度也不坚定,张居正便将他调离了河道之职。
  之后张居正便将治河一事派给了吴桂芳,由吴桂芳任河道总督,承担治理黄河一职。
  这事原本与柳贺并无关联,但在朝堂上,张居正向天子建议,言翰林院词臣不解民情、不通世故者众多,治理黄河乃是民生大计,当派出一二词臣投身民间,助力吴桂芳完成治河大计。
  事实上,没有一二词臣,只有一。
  那个唯一的幸运鹅就是柳贺。
  没有办法,他因太过帅气惨遭领导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