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芝兰逢珠玉 第73节
作者:
鱼头小闲 更新:2024-03-04 15:57 字数:9789
也是,别说蛮国、西藏那么远了,女儿家只要离了娘家人的视线,发生了什么事,就多半没有音信了。
第198章 第198章
刘遇低着头, 安安静静地站在殿里,太医给皇帝请完脉,弓着身子倒退着出来, 见着他, 又行了一礼。他微微点了点头,让太医出去, 没多久便听到内殿里皇帝叫他的声音。
皇后也在内殿之中,见着他,微微叹了口气,刘遇便知情况未有好转, 低着头走上去, 行了个大礼, 轻声唤了声:“父皇。”
皇帝缓缓睁开眼睛, 半坐起来,旁边的皇后连忙亲自扶他起身,又给他垫了个靠枕。皇帝自嘲道:“都说全天下的人都要看朕的脸色行事,如今朕的脸色可难看得紧呐。林妃年纪轻轻地就没了, 倒是漂漂亮亮地去的,不知到了下面, 她还认不认得朕。”
皇后脸色一黯,她自以为已经见识多了,只要保住皇后的地位和尊重,不会再在意其他,也还是听不惯这样的话, 轻声说道:“皇上,太子殿下听了这话要伤心的,他已经没了母亲了,陛下得长命百岁才好。”
谁不想长命百岁呢?皇帝苦笑了一声。可是生老病死,哪里是自己掌握得了的。先帝三四十岁的时候,对当年的义忠太子也不可谓不满意了,可是十几年后,却是父子成仇。孰湖比义忠太子有人情味的多,可是谁知道以后呢?如今被他厌弃的那些妃子,哪个十几年前不是温柔小意、貌美如花?就是林妃,也是因在最美好的年华去世,才叫他思念到了如今,若真的病恹恹地拖到现在,恐怕也逃不过“人老珠黄”四个字,怕是那份喜爱也要淡了,甚至连刘遇都要受影响,在当年就分别了,虽是十分心痛,时时回忆,可是好歹想起来,都是高高兴兴的,林妃若是见着现在这样的他,也不见得还那么崇拜了——他胡思乱想了一通,拉着刘遇道:“眼下边境防线的安排,你可有别的想法?”
皇后忙起身道:“那陛下与太子商议国事,臣妾先行告退。”
皇帝点了点头,看着她的背影道:“皇后这么些年来也不容易,是朕对不住她。你以后要孝顺你母后才好。”
刘遇忙道:“儿臣省得。”
“你过一阵子也要成婚,明珠族姬么,是你自己选的,朕也不知这女孩儿究竟如何,能不能母仪天下。只是朕为君这么些年,成败是非,自己也说了不算,更别提教你了。你母后年幼时,家里也没有想到她能做皇后,上头又有太后,真要说起来,恐怕她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皇后的。”皇帝咳嗽了一阵,叹道,“都得你们自己慢慢摸索了。”
刘遇低头哽咽,一时失言。
皇帝笑道:“朕这还能走能说的,怎么如今说起话来,都像在交代后事一样了。”只是看着还年幼的儿子,心里却是无限不舍。他怎么也要再撑一阵子,朝廷前两年盐改、税改,拉下马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开春就要大考,新提拔的官员也得再有个一两年才能看出斤两来,他从太上皇手里接过了一个看着花团锦簇,实则处处亏空的江山,兢兢业业了十年,才让它像个样子,可是就这么交到儿子手上,有点太不负责任了。只是要细细想起来的话,他和皇后自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又有什么能教的呢?倒是把刘遇的妻子非名门之后的遗憾按下去了不少。说到底,君权凌驾于一切之上,只要刘遇做个好皇帝,他的皇后在史书上的评价都差不到哪儿去。皇后的出身也十分普通,他们不也这么过来了吗?
“行了,别哭着个脸,朕还等着抱孙子么。边境最近还太平么?西宁王消停了没有?”
提到国事,刘遇也收拾了情绪:“哪儿那么容易消停呢?毕竟西宁王这么多年来也是靠着昌平公主在京里立足的,就算不顾着父女情分,为着西宁王府的地位,也不能善罢甘休,肯定想着要放手一搏的。”
皇帝冷笑道:“为着他们家的地位,要拿朕的江山
来搏吗?可真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也是这么多年对他们太客气了,越发不记得自己姓什么了。”
这话十分地重了,刘遇问道:“要不,让忠顺王叔去敲打敲打他们?”
虽都有先帝的偏爱,但忠顺王和那四王八公府上委实不对付,几年来一直暗暗较劲。尤其是木兰之变后,忠顺王为了自己活命,把不少人推了出来,以荣、宁二府为首。既然提到了国公府,皇帝不免想起一个人来:“治国公马魁的孙子还在京里吧,让他去跟西宁王说声。”
刘遇笑问:“是让他传父皇口谕还是?”
“他儿子能言善辩的,他就不能自己说点什么吗?”皇帝也笑了起来,“昌平公主出去的时候,也不是没人劝过西宁王,那时候不顾及父女情深,如今这幅样子,真当朕不知道他的心思?”
刘遇道:“蜀川如今的守将叶容也是个老将了,经验丰富,依儿臣拙见,蜀地当布重兵。 ”
皇帝自然听得懂他什么意思——老土司病重,他几个儿子在夺权,到底最后谁得王位眼下还不好说,新王对朝廷的态度也说不准。朝廷不帮着昌平公主的儿子,只是不干预罢了,可不能让那几个王子以为是怕了。在蜀道布下重兵,一是威慑,二是防止宵小作祟:“蜀兵一向勇猛,朕信得过叶容,你与兵部商议一二,再给叶容去个信,他要多少人,尽量满足。”
“儿臣遵旨。”
“南边现在怎么样?”皇帝想到蛮国的嚣张气焰,还是气得慌,恨不得此刻就把云家父子打入天牢。刘遇答道:“蛮国今年收成不好,常有军人冒充海盗,妄图打劫沿海的渔船,苍梧郡守备已驱逐出了两支,如今上书朝廷,询问再有这情况,该如何处置。”
“他们不是喜欢当海盗吗?那就按对待海盗的法子处理。”皇帝冷笑了一声,“南安太妃当年不是认了个干孙女送去和亲的么?竟是一点用都没有?”
刘遇叹道:“生死都不知了,哪儿还知道有没有用呢?况且蛮国已经连着两年水患,难道娶了个他们郡王府的干孙女回去,就能有好收成了?既然穷得饭都吃不上了,肯定要想歪点子的。要是真起了祸乱,她怕是要被祭旗的,云嵩自己冒进,倒是拍拍屁股回来了,让一个弱女子替他遭殃,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怕是他成天在家里唉声叹气的,是叹家里赎他们父子用的银子粮食,恐怕都不记得这个所谓的干女儿了。”
皇帝当了这么多年帝王,对一两个人的生死早已没那么看重,如今见刘遇唉声叹气的,一时也有些回味:“朕似你这般大的时候,也是悲天悯人的,如今竟也麻木了,死伤在百人以下,我竟不觉得是事儿了。”
刘遇低下头去。
皇帝道:“别怕,这不是什么妇人之仁,你有这份心思,对江山社稷是好事,只是要是实在到了那种关头,你也要晓得取舍。”
刘遇知道父皇的意思,只是心里实在是不好受,一个人的命和一百个人的命,怎么取舍都是要选择多的那一边,可是一个人的命就不是命么?他对荣国府是顶顶看不上的,可是探春这个荣国府的姑娘,比黛玉还小上一点,背井离乡的去和亲,多半是不得善终的,还是叫他叹了口气,心里想道:“王子腾举荐云嵩去南边平乱的时候,有想过最后会害到自己的外甥女么?”又想起王夫人也只有一个亲生的女儿,王子腾多半不会在意这个便宜外甥女,复又叹了口气。
皇帝忽然问道:“对了,那个去和亲的,是不是贤德妃的胞妹?”
刘遇先
是一愣,而后道:“正是呢。”
皇帝当年封赏元春,乃是为了拉拢四王八公,兼之让他们放松警惕,还真算不上多喜欢她——否则,也不至于之前放她在宫里放了十年。元春封妃后,一举一动都刻意模仿同样有才名的林妃,可惜不知是皇帝对她娘家的偏见先入为主,还是她确实学得不像,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加上后来皇帝发现因后宫之人为求生子,对他乱用药物,致使他龙体亏损,故而周贵妃带着元春的宫女来告状的时候简直怒不可遏,甚至想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赏下毒药。如今伊人已逝,再回头看她一生,也不过可悲可叹四个字罢了。他垂坐在病榻之上,看着自己还年轻的儿子,心里是万分放心不下,只是无可奈何,后宫妃嫔们为求宠求子,把主意打到了他头上来,胆大包天,固然该死,可他明知自己生来就带着病,子嗣艰难,却在后宫里一个个的皇子公主出生的时候毫无察觉,甚至得意洋洋,自以为龙马精神,难道就不是一种纵容?怕是也有人在心底指着他骂“糊涂”了。这样想来,他和先帝,倒真是一对亲父子了。
第199章 第199章
马尚德得了令, 说皇上派他去和西宁王“谈谈”,传令的太监语焉不详的,也没说皇上想让他和西宁王谈什么, 甚至还让他见机行事, 自己斟酌着用词。这可叫他犯了难,与蒋夫人商议道:“莫不是兖哥儿的事儿叫宫里知道了?”
蒋夫人先是吓了一跳, 而后反应过来,道:“宫里怎么能知道这个!再说,兖哥儿行的正,和昌平公主清清白白的, 咱们家更是什么事儿都没掺和, 能有什么事儿?便是宫里介意这个, 那来的可就是抓咱们一家的钦差, 而不是传令的天使了!老爷又何必自己吓唬自己。要我说,当年四王八公的,一起起家,老太爷在的时候和西宁王府关系好谁都知道的, 如今为着昌平公主的小王子的事儿,西宁王可是上蹿下跳, 四处拉拢,皇上是派你去敲打敲打他,叫他不要这样了呢。恐怕也是敲打你的,叫你别跟着瞎掺和。如今咱们这几家,散得散, 亡得亡,七零八落的,也就勉强喘着气,像荣、宁二府,连喘气都喘不上了,西宁王跳得再高,也没什么用,老爷去劝劝他也好。”
马魁素来服气夫人的胆识,可是此事毕竟事关重大,他虽觉得夫人说得有理,可也不敢就这么下定论,倒是想叫马亭过来探探太子殿下的口风,蒋夫人冷笑道:“先不说咱们亭哥儿也不过是太子殿下的伴读,如今殿下帮助陛下打理国事,亭哥儿已经多久没进宫了,就说你担心的那事儿,连亭哥儿都没听闻过,他又怎么去打探风声?你敢把这事儿告诉亭哥儿么?”
这话倒是半点不假。马亭自小顽皮,也不爱读书,撞了大运,给皇孙伴读,那位皇孙竟成了太子殿下,他也跟着水涨船高,京里头的人看到他,总是要给太子面子地叫他一声马二爷,可是在马尚德眼里,马亭还是个小孩子,当不得重任,这种家里的秘辛,自然也不敢告诉他的。倒是松了一口气:“你说得对,这事儿,旁人应当不知道才对。”故而挑了个品相极好、又极善战的雀儿,拎着鸟笼子去了西宁王府。
西宁王也是好逗鸟的人,可是如今实在没那个心思。但马尚德也不是寻常人,他登门拜访,定是有要紧事,便赶紧命人把他请进来,好茶伺候着。
两个人互相兜了两大弯圈子,试探了几回。马尚德还是先开口问道:“皇上听说郡王病了,放心不下,派我来看看郡王,如今见郡王气色尚好,我也就放心了。”
西宁王正愁不知该怎么向皇帝求助,闻言忙道:“如今土司病重,几位王子都对昌平公主出言不逊,公主每日以泪洗面,我又如何安心的下呢,这病说到底,还是心病罢了。”
马尚德道:“昌平公主乃是和亲公主,她有信件来朝,应当是由都指挥使转呈宫内,君臣有别,郡王可别再揣度公主之意了,当心被人参上一本,惹祸上身。”
谁不知道昌平公主乃是西宁王所生?之前先帝过寿,昌平公主随藏王来拜寿的时候甚至就住在了西宁王府,谁会因她与西宁王联系就参西宁王?但马尚德说得也不无道理,君臣之间礼不可废,要是谁揪着这点不放,拿这事儿来说,西宁王还真不占理。况且也不?
是没有这样不依不饶、半点面子都不给的人,荣、宁二府抄家的时候的忠顺王不就是这样的么?就恨没有落井下石的机会呢。也就是如今没想起来这一茬,要真什么时候得罪了那位亲王,西宁王府肯定也会被他撕掉一层皮下来的。想到这儿,西宁王不觉心有戚戚,对马尚德作揖道:“本王是真没有想到这一层,还要多谢贤弟提醒。”
马尚德叹了口气,指着天上道:“郡王爷该知道,我今儿个登门,并不只是来送只雀儿的。”
西宁王自然是清楚的,沉默半晌,忽然咬牙问道:“如今咱们这些老亲戚混成了什么样儿,贤弟难道看不见?除了北静
王还在办差,南安、东平王府现在连门都出不了了!荣、宁二府是犯了事,可是那种事谁家没犯过?偏他家被抄家流放,我倒是想着什么都不做,安安分分地待在家里呢,我待得住么!”
马尚德赶紧道:“隔墙有耳,郡王爷可小心些!”
西宁王也是憋得狠了,抱怨了两声,如今冷静了下来,又一阵后怕,治国公府虽说从祖上就和他们交好,但到了马尚德这一代,不自觉地就往当今那儿偏了,尤其是马兖进了文华阁,马亭更是太子殿下的伴读,如今的马家可是彻头彻尾的□□了。前一阵张罗着为马兖求娶林馥环的事儿,可是狠狠地打了南安王府的面子,西宁王因有昌平公主在,地位超然,和其他几家也没有那么必须同进同退的紧密联系,故而对他家也没那么敏感,只是这时细想来,却又十分后悔在他面前抱怨了。
马尚德看着西宁王的表情就猜出了他的心思,叹着气道:“郡王也不必猜疑我,实不相瞒,我正是奉皇上之命来开解郡王的。皇上说,郡王心思太重,对身体不好。倒是想开一些,有些事勉强不得。”
太监来传话的时候,只说“皇上让马将军劝劝西宁王”,可没说怎么劝、劝什么,马尚德自己斟酌着语气,点到即止,可西宁王还是一下子变了脸色。
有些事儿是真不用说得太明白,西宁王府已经多少年没带过兵了,甚至比南安王府的实权都少,要不西宁王也不把心思动到女儿头上去,把亲生的嫡女送去和亲。昌平公主也争气,深得老藏王的宠爱,还生下一位小王子,于是连皇帝都对西宁王府客客气气的,京里头人的奉承也让西宁王得意洋洋,却忘了,除了昌平公主,他们王府也什么都不是,比东平王府好不了多少!如今老藏王病危,昌平公主的儿子却还小,甚至不是正统意义上的“嫡子”,想要继位几乎是不可能的,西宁王也犯了急,四处奔忙,希望能借朝廷的势力对藏王施压,传位自己的外孙。然而当年齐头并进的几家,如今都自身难保。这些年新结交的朋友、亲戚,却都反应平平。如今皇帝的态度摆出来,他却是无济于事了。
若是现在手上还有兵权……西宁王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摇了摇头,脸上冷汗直冒,对马尚德道:“我难道还不明白?公主自封了公主后,便是朝廷的公主,再跟我们西宁王府没什么关系了,然而……哪里真的放得下呢?”又愤恨不平地想,倘若皇帝真的把昌平公主当成朝廷的公主,哪里能容忍她受这委屈呢——皇帝怎么对自己亲生的子女的,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然而这话说来也没什么意思,昌平公主非但不是皇帝亲生的,且皇帝当年也没那么迫切的需要派一个公主出去和亲。
他自己把女儿送出去了,如今的焦虑心急,除了关心女儿,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家的前程、地位。严格说来,真要以情服人,他还不如昌平公主的手段。
说到底,昌平公主之子能不能继位,影响到的也就只有西宁王府而已,其他人家又有什么必要为了他家的地位得罪皇上?朝廷要是觉得应该有个有汉人血统的藏王的话,早就动手布局了,上次藏王来朝,就该有所表示了,可是皇上当时什么都没说,现在自然也不会突然改变主意。
他懵了半天,才咬牙道:“多谢皇上关心,也辛苦贤弟跑这一趟了。”
马尚德看得心惊胆战的,回到家里,也犯了愁。皇上让他传话,他也去了,按理说该写个折子递上去,说说这事儿办得怎么样了。可是西宁王那个样子,他这事儿办得可不怎么样。若是如实禀报,仿佛在背后硕人坏话似的,可若是他有所隐
瞒,回头西宁王折腾出什么大动静来,他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故而背着手在书房里踱来踱去,还是拿不定主意,叫来小厮:“把大爷叫来。”
马兖正好在家里,闻说父亲叫他,当下换了身衣裳就过来了。马尚德把事情说了,又问他的意思。马兖斟酌片刻,道:“此事老爷还需如实回报陛下,只是西宁王的脸色,到底是老爷的猜测,算不得准。倘若是猜错了,西宁王不是无妄之灾?老爷的折子,只管把今日对话一一写下,其余的,还是不写为好。”
马尚德苦笑道:“也只得如此了。我从入仕起,你祖父就教我,奏折要是什么都不写,那跟传话的小厮又有什么分别,皇上哪儿用得上这么没主意、没判断的手下呢。只是到了这时候,也不得不如此了。”又看着儿子的脸色问,“如今这京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明朗了,咱们就是想撇清,这治国公府的牌匾在外头挂着,别人说起来,我们还是四王八公之一,你怎么看?”
马兖皱眉道:“祖父已经去世了,如今父亲身上的爵位是一等将军,再说,不只是我们家,如今真正的国公府还有几家?更别说像荣、宁二府这样,如今已经被剥了爵的人家了,四王八公这个说法,本来就不合适。”也就是在父亲书房里,不用担心隔墙有耳,他才敢说,“像是在挑衅似的。”
挑衅谁?挑衅不重用他们的新帝。
然而皇帝已经算不上是新帝了,他已经登基十几年了,朝里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襄阳侯、袁兴舟这样真正有兵、有权的人都被一网打尽了,所谓的“四王八公”又能掀起什么波澜来?他们这些老亲戚,一面认命,想方设法地奉承皇帝,想讨他欢心,一面呢,又情不自禁地想动点心思,让皇帝知道自己不好惹。马兖置身其中的时候不觉得,如今放开来去看,只觉得这些世叔们委实矛盾得紧。可是现在,挑衅已经不管用了,皇上现在甚至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有什么好放在眼里的呢?真正让他忌惮的襄阳侯、袁兴舟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处理他们的?端的是雷厉风行,斩草除根,连忠顺王妃的死都显得那么不明不白的,但忠顺王不得不在家里闷头装了那么久的孙子,如今出来了,也是鞍前马后地给皇上卖命,只怕落个不好,旧事重提。对比起来,荣、宁二府只是流放,已经算得十分宽容。可那也不是看在他们祖上的功勋或者贤德妃的面子,而是皇帝也知道,王子腾没了以后,他们这几家,早就没机会动摇皇权了。
至于王子腾怎么没的,也没人敢猜了。
马尚德叹了口气:“你说得是。”倒是理解了蒋夫人执着地为儿子求娶馥环的选择了。虽说也没什么用处,可至少摆明了态度。不知道宁国府的贾珍如今想起当年给媳妇大办的丧事,会不会后悔。但马尚德以己度人,觉得当年的那些挑衅愚蠢透顶。哪怕之后不久皇帝就封了贾氏贵妃,那也绝不是他人所想的对上皇,以及上皇近臣的妥协。
那更像是麻痹他们的手段。
可惜贾家,和他们那些所谓的“金陵四大家族”的亲戚并没有意识到,反而变本加厉,因为家里出了个贵妃而得意得忘了形,什么好事坏事都做尽了,把家底子败干净了不说,还惹上了人命官司。贾家哪里是因为惹上了忠顺王才败的,从贾珍、贾赦手上沾了血开始,他们就断了自己的活路了。西宁王今日甚至说“那种事谁家没犯过”,这是何等的傲慢,又是何等的愚蠢。
马兖抖了一抖,对马尚德道:“老爷既然早就想好了站位,此时也不必再想所谓的祖辈情分了,有些事儿,实在是沾不得的。”
马尚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知道就好。”
第200章
马兖也是有苦说不出。
他哪里会不知道父亲想说什么呢?对昌平公主的愧疚之心早被恐惧压了过去, 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但他还是去找了蒋氏, 请她以后不要再提求娶馥环之事了。他虽素有主见,对这事也不过是勉强同意,但语气这么郑重还是首次, 想来蒋夫人十分伤心,恐怕还误会了什么。
但他却也无可奈何,林徹话说得那么明确了。其实折腾了这么久,他也厌烦了这种时不时紧张一下的日子,也没那么抵触娶一门妻子了。倘若馥环愿意嫁给他,他自然会如之前所说的那样,客客气气地把她娶进来, 相敬如宾地过一辈子。但馥环并不乐意, 她想要的也不是什么诰命, 荣华富贵不用丈夫替她挣, 她已经有了, 这种情况下, 他们家为了自保的求亲, 真像是死缠烂打的纠缠了。林徹不高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或者说, 得亏是林徹来提醒他了, 否则真到了林家忍无可忍的地步,怕是要结仇了。
“若是老爷、太太觉得有必要,替我娶一房妻子过门也是好的,只是如今咱们求娶林姑娘, 闹得沸沸扬扬的,怕是没有人敢嫁我了。”他想了想,还是说道。
马尚德先是一喜,而后道:“你若果真想通了,我就让你母亲相看人家姑娘去。只是你要想好了,若是什么都安排好了,你又反悔了,到时候可不是我饶不饶你的问题,人家姑娘的一辈子可能就毁了。”虽然马兖是京里头人人交口称赞的青年才俊,但拖了这么多年,做父母的早对他的婚事没有指望了,倒也不像别人猜的那样对媳妇有多挑剔,只要家世清白,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亲戚,女孩儿温柔体贴,愿意给马兖生儿育女的,门第差点他们倒是不计较的。马兖这样的出身、模样、官职,要找个小门小户的媳妇,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也许这种媳妇对马兖将来在官场上交际没有帮助,甚至被妯娌压上一头,但谁让马兖蹉跎了这么多年呢?有一个总比没有好。
马兖自然是听说过父母对他未来妻子的讨论的,也不觉得有什么,馥环一个弱女子都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他一个七尺男儿,还指望岳家替自己谋职位么?所以点了点头,道:“要是人家也愿意,我又有什么不满的呢?”
“你要是早想开了,什么样的姑娘娶不到。”马尚德心里高兴,却也忍不住抱怨了两声。
马兖知道自己任性了这几年,让父母替自己操心了,心下十分愧疚,但也只剩愧疚了。若是他早几年就成了婚,现在父母兴许已经抱上了孙子,但他们家也许也会有别的矛盾,蒋夫人在前几年可不是那种好相处的婆婆。若他娶个门当户对的大户小姐回来,人家也不一定忍得了。这几年蒋夫人性子磨平了,心态也较从前有了极大的改变,兴许这时候娶亲才有助于他的家里和睦。
你不能保证每个婆婆都像宋氏那样不爱管事,也不是每个丈夫都像林徹似的,愿意在公事已经忙得脚不沾地的前提下,还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倘若马兖不是和林家兄弟们那么熟,他简直要以为不苟言笑的林征才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的那个,林徹对他妻子的用心程度绝对更像是向往已久的模样。平心而论,马兖还真没法做到他那个面面俱到的地步,因而只能希冀母亲和妻子原本就能好好相处了。其实认真说起来,有几个人家婆媳关系能多好的呢?不过是把孝字压到媳妇头上去,不许她反抗罢了。
马尚德写了折子呈上去,胆战心惊地等回复,然而一直没等到,他也只得战战兢兢地回去了,想着这么担心也不是办法啊,遂索性不去想,与蒋夫人讨论马兖的婚事。
蒋夫人也得了马兖的准话,一时欣喜若狂,又道:“咱们这就开始操心他的婚事,别人岂不是知道之前向林家求亲只是权宜之计,会不
会嘲笑咱们趋炎附势,又去嘲笑林姑娘?”
“林家这情形,只会越来越往上走的,你再拖下去,不管是林姑娘还是兖哥儿,都别想再和别人结亲了。”马尚德头疼地说道,“你以为之前咱们家求亲的举动不是趋炎附势么?要不是她是太子殿下的表姐,你会为儿子求娶一个成过亲的女子?做都做了,还怕人说。”
蒋夫人本能地想反驳,但是也反驳不了。馥环不只是成过亲,还被南安王府扣上了无子又善妒的帽子,几乎犯了七出了。若非她的出身,以蒋夫人的心气,怎么会特特地去求她做自己的儿媳?但她家出了两个娘娘了,且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娘娘,便是如今蒋夫人想起来,还是觉得她与马兖十分相配:“可惜林姑娘实在是不愿意,不然她与兖哥儿年纪也相配。”
马尚德道:“你还想这些做什么?倒是快替儿子张罗才好,把老大的事定下来,底下亭哥儿也好说人家。”他到底是想早点看见孙子的,当年马兖咬死了牙不肯松口,他也随便妻子折腾了,如今既然儿子改了口风,他怕夜长梦多,想着赶紧把事情定下来。林馥环若是过门,对马兖仕途的助益自不必说,可平心而论,他还挺在意媳妇之前嫁过人的。马兖又不是那些对男女之事热衷的,屋里也不是没给他放人,都是蒋夫人精挑细选的丫头,又漂亮又会照顾人,也没见他给生个一男半女的下来,要是再娶一个馥环这样子嗣困难的,将来可怎么办。蒋夫人总觉得不要紧,大不了从马亭那儿过继一个过去,正好马亭也不能袭爵,算是曲线让兄弟俩都受祖宗荫庇了。但马尚德晓得那只是蒋夫人偏心小儿子才冒出来的念头。别的不说,就马亭这不爱念书、只知道仗着小聪明到处惹是生非的性子,他生出来的孩子能继承家业么?子孙后继无人的害处,看他们那些老亲戚们还看不出来?他家要不是出了个马兖一路顺风顺水地进了文华阁,再有马亭误打误撞地当了太子殿下的伴读,也早就没落了。此时指不定什么样呢!故而他心里还是盼着马兖能有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好好教育,继承家业的。
蒋夫人笑:“老爷教训得是,正巧忠勇侯夫人得空,我这就去找她问问,还有哪家姑娘合适。”
马尚德头疼道:“可别再去问忠勇侯夫人了,她外甥是谁你忘了?还真是不嫌乱的。人家虽然不介意,你也别硬凑上去啊。这京里又不是只剩下她在帮孩子们张罗亲事了。实在不行,你找个媒婆去问问。”
蒋夫人皱眉道:“就怕媒婆找到的都是小门小户的姑娘……”
“那就小门小户的姑娘,踏踏实实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还省得找个大户人家,一堆亲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哪个亲戚不好了呢。”马尚德一锤定音。
蒋夫人嗔怪道:“你说得轻巧,看看人家林二爷,和兖哥儿关系多好,人家娶的是什么人家的姑娘,他弟弟林三爷说的也是郁大人家的姑娘。你给兖哥儿找个小家小户的出来的媳妇儿,他将来也要带出去交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