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知青 第134节
作者:
芙梨椰 更新:2024-02-15 21:31 字数:2119
顾莞宁洗漱出来,换上大姨寄的新衣服。
——一身红色的毛衣毛裤。
出门的时候再套上大衣,围上围巾,戴上帽子。
程砚洲的新衣服是一身黑色的毛衣毛裤。
衣服刚寄来的时候都试穿过。
顾莞宁就觉得吧。
长得黑的人最好别穿黑衣服。
当然程砚洲由于长得俊,再添上一身端正的气质,还是非常好的消化了那身黑色。
昨晚的年夜饭还剩下大半,都收拾起来搁进了柜橱里。
今早吃煎饺和小米粥。
程砚洲切了咸菜,是甜辣味的腌萝卜,切成细丝再滴上两滴香油和醋,配油条吃酸爽解腻。
可惜食堂都好长时间没炸过油条了。
程砚洲胃口大,除煎饺外又煎了三个芝麻饼,热两块红烧肉和火腿夹进去,算是简易版肉夹馍。
最重要的一件事解决,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两个人都吃得特别多。
一桌子饭菜全部吃完。
吃完收拾干净,套上衣服,拿上拜年的东西,顾莞宁和程砚洲就出了门。
最先去的是刘团长家。
进了家属院,碰到许多跟他们一样拖家带口拜年的人。
热热闹闹,欢腾喜庆。
她们到得不算晚。
跟程砚洲一个团的营长也都才刚到,男同志凑一堆女同志凑一堆小孩凑一堆,大家捧着把瓜子花生说说笑笑。
料想今天会碰到许多孩子,顾莞宁提前准备了一兜糖果。
每一个上前喊她婶婶的都能得到一颗糖果。
坐她身边的一个嫂子调侃:“小顾啊,这么喜欢孩子不如自己生一个?”
其他人附和:“是啊是啊!”
“你看你跟小程一个赛一个的模样好,那生出来的孩子该多好看!”
顾莞宁:“……”
没想到继催婚之后不到半年,她又被催生。
关键她才十九岁?!
关键,她也没那么喜欢孩子。
来刘团长家的时间参差不齐,走的时候倒一窝蜂离开,一群人转道去了林政委家。
坐上片刻,大家都先后告辞。
从林政委家出来,顾莞宁发出疑问:“刘团长和林政委什么时候去给领导拜年?”
一上午的时间都让她们占了,这两个领导的领导怎么办?
抬手正一正她的帽子。
闻言,食指刮过她的鼻尖,程砚洲轻笑道:“不如想想中午吃什么?”
总有时间的。
顾莞宁晃着他的胳膊央求:“你就告诉我嘛!”
好吧,其实程砚洲也不清楚。
他猜测:“可能是下午。”
顾莞宁松开他,“哦。”
好没意思的答案。
接着两人去江家拜年。
这个时间没多久就是饭点,去江家拜年的人也都陆续离开。
老爷子的几个孩子都在,正分别陪着客人说话。
到了以后,顾莞宁和程砚洲直接去找表姐谢晓晨,让她带着去见江家二老,拜年说个吉祥话。
想不到还得了两个红包。
没叨扰太长时间,赶在午饭前两人留下东西就离开了。
过年营区的食堂照样开放。
毕竟还有许多不能回家的士兵在,伙食上比平常丰盛许多。
不是肉包子就是肉饺子。
家里还剩有几个肉菜,顾莞宁本想吃完再说,结果碰到食堂有一道芹菜炒胡萝卜。
要知道,这个年代北方冬天的菜除了大白菜就是白萝卜。
最多加上土豆。
顾莞宁已经吃了整整两个月的醋溜白菜和醋溜土豆丝。
她想吃绿叶子。
顾莞宁看这道的菜眼神充满渴望。
她扯扯程砚洲的袖子,“买这个吧。”
关键这个还贼拉贵。
过来吃饭的士兵宁愿买肉都不想买这道菜。
又不是说想吃冰棒。
程砚洲几乎对她有求必应,还大手笔买了两份。
零散的买了份肉饺子、几个肉包子和米饭馒头大饼。
从食堂出来,程砚洲琢磨着说道:“回去把芹菜挑出来炒腐竹,胡萝卜丝炒鸡蛋。”
顾莞宁在车后座疯狂点头。
都是她爱吃的。
接下来两天无事可做。
顾莞宁继续看书,程砚洲则在她的鼓励下每日都至少训练半天。
下午空闲时候,程砚洲就变着法儿地给她做好吃的。
但是。
顾莞宁现在吃得多开心,一想到接下来大半年都吃不到就有多悲伤。
她有点不想让程砚洲离开。
大半年呢,万一她饿瘦了怎么办?
转眼到了初四这天。
该去江家吃饭。
初一拜年那天表姐再三叮嘱说不用带东西。
客气归客气,顾莞宁和程砚洲都不是不懂礼数的人。
于是程砚洲就炖了锅参鸡汤,把人参挑出来,带着半锅汤上了门。
顾莞宁还挑了几只柿饼带上。
这柿饼是从南河县寄来的,正是程家那条街街头的柿子树结的。
虽是晚饭,但两人可不敢卡着点去,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江家。
想着能帮忙准备一下。
一见她们来,谢晓晨就连忙迎过去,“不是说别带东西嘛,这么见外做什么?”
她身后,月月颠颠跟着跑过来,“小姨!”
顾莞宁掏出油纸包来,“给,柿饼。”
抬头,她跟谢晓晨解释:“刚好炖了汤,省得家里再麻烦。”
“给我吧,我放瓦罐里焖着。”谢晓晨道:“你俩想吃啥,过年呢家里啥好东西都有。”
转身前看着两人,谢晓晨补充:“可别见外啊,就跟你们二哥一样,脸皮厚点儿。”
厨房里一个角落都是各种食材。
放下鸡汤,谢晓晨带她们俩去挑选。
有鸡有鱼有肉有菜。
顾莞宁还是含蓄了些。
点了辣子鸡丁和炸小酥鱼。
如果二哥来点,肯定要不客气地点一桌。
今天江家不止有谢晓晨一家三口,江老爷子的小儿子还没结婚,过年这两天都住家里。
还有江家的几个孙子孙女都在。
所以哪怕只点了两个菜,最后准备了也得有十几道。
饭菜上桌后。
老爷子老太太先动筷,其他小辈才依次动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