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喊你种田了 第20节
作者:
偏方方 更新:2023-11-22 16:20 字数:2097
古代糖贵呀,成本摆在那里,她这已是良心价了。
“不如您先尝尝,好吃再买。”
“啊……”
妇人愣了愣。
苏小小用干净的纱布包住手,现场切了三个饼,每种口味都让妇人与她孩子试吃了一小块。
“娘!好吃好吃好吃!”
妇人难得没反驳。
本以为一个村姑卖的点心,味道好不到哪儿去,谁料竟如此美味。
并且她方才留意了小胖村姑切饼时的动作,非常干净。
“一样来两个吧。”妇人说。
苏小小拿出干净竹叶包饼子:“开张的生意,我多送您一个,您看要哪个口味的?”
“你最喜欢吃哪个?”妇人问女儿。
小姑娘直爽道:“都喜欢呀!”
“来个梅干菜的吧。”妇人说。
“好嘞。”苏小小把包好的饼子递给妇人。
妇人掏出钱袋。
苏小小道:“二狗,收钱。”
看着钱袋里突然多出来的六十文钱,苏二狗难以置信。
这才多大会儿功夫?就挣这么多了?
比他和爹挨家挨户讹钱还快呢!
母女二人的反应被众人看在眼里,有人质疑是托儿,也有人真心好奇。
忽然,锦记门口的队伍里有个年轻书生大叫了一声:“哎呀!是她!”
排他前面的同伴扭过头问:“谁呀?”
“我昨天叫你和我一起来锦记,你不来,结果错过了吧!”书生指着苏小小道,“她,就是我和你说的,救了那个噎食孩子的胖村姑!”
“啊,没错!是她!”
说这话的是刚买完第一盒点心的老大爷。
苏小小出手救那孩子时,他也在场。
书生笑道:“我去买她的饼子!”
同伴急了:“喂!再有两个就到我们了!排了小半个时辰了!”
书生不管,头也不回地去了街对面。
“姑娘,你还记得我吗?”
“我们见过?”
“好叭,昨日我在楼上,你在大堂,又忙着救人,估摸着是没见到我的。”
苏小小听懂了,是锦记的客人。
书生拍着手中的折扇,道:“你的饼子看起来很普通嘛,这种酥饼,锦记也有的。”
苏小小认真道:“可是我的比较好吃。”
“哈!”书生笑出声来,不是嘲笑,是单纯觉得这个小胖村姑自信得有些可爱。
“难吃我也买了,谁让我敬你个女中豪杰呢!给我来十个!”
苏小小包了十个给他。
书生纳闷道:“你怎么不送我一个?方才的客人只买六个你都送了。”
苏小小道:“那是开张的生意,如果你明天第一个来,就算只买一个,我也送你一个。”
书生哪里是贪她一个饼子?他就没指望有多好吃,只是调侃一下而已。
明天他才不会来呢!
想到什么,他又问道:“你这饼子有名字吗?锦记的是叫酥饼。”
苏小小想了想,说道:“老婆饼。”
书生:“???”
……
点心卖得比想象中的顺利,不到半个时辰,一百个饼子全卖完了。
如果是去集市,是卖不了这么快的。
毕竟她定价高,去集市的百姓未必舍得掏十个铜板买一块小小的点心。
当然了,锦记的客人不缺银子,倘若她仅仅是价钱比锦记便宜,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来买。
另外她自带救人的光环,也给了客人不少信任感。
最后就是一个小小的噱头——酥饼名字。
老婆饼,多新奇。
受限于烹饪的工具,她做的老婆饼与前世的老婆饼,口感上还是很不一样的。
只不过,对于没吃过各种防腐剂与添加剂的古人来说,这种酥饼的味道已是十分美妙。
收摊时,苏二狗贱贱一笑:“姐,你猜咱们今天卖了多少个铜板?”
第21章 舅舅
“七百八十文。”
苏小小说。
苏二狗惊诧:“姐,收钱的明明是我,你怎么会知道啊?”
苏小小道:“试吃了十二个,送了一个,你吃了三个,压坏了六个,剩下七十八个,一个十文。”
苏二狗对她姐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姐,你不是摔坏脑子了,是把坏掉的脑子摔好了吧?”
苏小小对憨憨弟弟无语至极。
“姐,咱们明儿还来卖饼子吗?”
“来。”
“还是来锦记?”
“嗯。”
继续蹭锦记的流量。
“好嘞!”
苏二狗很高兴。
卖饼比讹钱容易多了,还能一个劲儿地吃,管饱的那种。
“姐,我最喜欢梅干菜的!”
油润油润的,咸中带点甜口,好吃到他想咬舌头。
“你舌头好了吗?”苏小小问。
苏二狗吐着舌头略略了几下,不痛。
他说道:“好了。”
苏小小道:“回去给你做梅菜扣肉吃。”
苏二狗道:“梅菜扣肉是什么?”
苏小小微微一笑:“吃了你就知道了,走吧,去集市买点食材。”
生意太好了,她打算明天多做一点,如此,食材就撑不了几天了。
“姑娘!”
她刚到集市口便被人叫住了。
她抬眸一瞧,赫然是那个卖肉的年轻屠户。
屠户一路小跑过来,满头大汗地说:“你可算是来了,不然我正寻思着上哪儿去找你呢。”
“找我?”苏小小一脸愕然地看着他。
屠户难为情地笑了笑:“是这样的,你……昨天做的卤大肠……还有吗?”
老实说,一开始他没打算吃的,可扔了怪可惜的,就硬着头皮尝了尝。
“比比比、比俺娘做的好吃。”
苏小小摸了摸下巴:“你是来问我卤大肠怎么做的,还是想找我买一碗卤大肠?”
“啊……”
屠户成功被问住。
他自然……是来请教烹饪方法的,可被小村姑这么一说,他又觉得不买一碗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
“买、买……怎么卖?卤大肠怎么卖?”
瞅瞅,说话都结巴了。
苏小小莞尔一笑:“不贵,二十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