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西夏困境
作者:
飘依雨 更新:2023-06-12 23:02 字数:2104
西夏的困境,是张正书一开始就预料到的。
历史上,李乾顺的阴谋之所以能顺利达成,完全是因为契丹人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角色。没有辽国再背后撑腰,李乾顺是无论如何都压倒不了外戚,亲自掌权的。再一个,如果没有辽国出面调停,宋朝早就灭掉西夏了,就算没有灭掉西夏,占尽了西夏膏腴之地的宋朝,只需要几年时间,就足够困死西夏了。没有粮食,空有一条丝绸之路,还是弱化版本的丝绸之路,西夏能翻得起什么大浪来?
但辽国介入,这一切就不一样了。宋朝也怕辽国一言不合就动刀兵,所以不得不退步,把占领了的土地给吐出来。也是这样,让西夏有了喘息之机。等宋徽宗上台后,对西夏放松了紧逼,让西夏可以恢复元气,甚至连丝绸之路都打通了,根本不用再和回鹘人分享利润。
不过嘛,现在李乾顺想要这么简单亲政?怕是不可能了。
张正书早就看穿了西夏和辽国的虚实,引进了一个他们谁都没想到的敌人——女真。
不得不说,现在女真是真的穷,现在大冬天的,他们还在白山黑水之间苦哈哈地求生存呢。
只要挑拨离间得好,穷疯了的女真人,肯定会出手抢掠契丹人的。女真人什么都不嫌弃,人口也好,粮食也好,牛羊马匹什么的都行,只要能带走的,统统带走。只要辽国敢屯兵在雁门关外,女真人就敢不断掠劫契丹人。等到辽国回过神的时候,人家早就遁入长白山中了。
此消彼长,只要这种事情再来那么几次,女真崛起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再加上辽国的税赋越来越重,剥削越来越多,普通契丹牧民承受不住压力,肯定会纷纷逃亡的。女真人也乐享其成,辽国把它的子民往外推,女真人没理由不接收的。等女真完成了人口的蜕变,那就是和辽国硬刚正面的时候了。初步估算,这个时间还有个二十年左右。
耶律洪基虽然瞧不起像叫花子一样的女真人,但张正书知道他命不久矣,肯定也不敢轻易动刀兵的。为了西夏,导致耶律洪基一脉丢了皇位,那是傻子做的事。
有了这些个利益纠葛,互相掣肘的局势,张正书就心中大定了。
这些分析,早就通过皇城司的渠道,摆在了赵煦的龙案上。至于赵煦信不信,就不关张正书的事了。
不过,赵煦要是忍得住丝绸之路的利益诱惑,那就不当一回事吧。
“不知道曹锟那边,弄得怎么样了……”
张正书也是担忧,“黑客”初创,成员不多,刺客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曹锟虽然悍不畏死,但说他有多大把握嘛,那又不见得。地雷虽然犀利,但也总归不是太可靠,那只是土地雷啊!眼瞅着辽国就要派出使臣了,张正书的心也要揪起来了。
就在张正书眉头不展的时候,众人都以为他是在担心明天的拍卖会,其实张正书想的是几千里外的曹锟,能不能成功刺杀辽国使臣。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向来是没有情面好讲的。大宋这个正人君子不肯用卑劣的手段对付邻国,但张正书就没有这个顾虑了,什么手段能达到目的,他就要用什么手段。
刺杀使臣,是最能拖延时间,也最能暴露辽国虚实的。
如果使臣没了,辽国都不敢兴兵问罪的话,辽国外强中干的虚实就暴露出来了。朝廷诸公这都看不出来,那他们就蠢得跟猪没啥区别了。等灭掉西夏,宋朝壮大了实力。那时候,就算是辽国新皇登基,想要和宋朝干一架,怕也打不过宋朝了。新皇登基,没个三五年稳定内政,他要是敢兴兵来攻,那辽国境内的野心派会很高兴的。立足未稳就急吼吼想要找邻国麻烦,辽国又不是中央集权国家,那些手中握有兵权的契丹贵族,肯定会有点想法了。
张正书嘿嘿一笑,如果按照计划,一切顺利的话,那么大宋是可以在这一场竞争中崛起的。只要大宋夺回了幽云十六州,那辽国是不是被女真人灭亡,那都无关紧要了。女真人灭亡辽国,建立金国,然后像契丹人一样横征暴敛,惹得铁木真起兵反抗,那也只是草原上的问题。
到那时候,中原的科技已经可以碾压草原人。
铁木真再厉害,在火器的攻击下,他能怎么样?
所以说,现在就是一切看宋军经不经得起考验了,如果这么好的机会没有灭掉西夏,最不济也要把西夏逼到死角里,大宋才能在未来必定灭亡的局面中,寻觅到一线生机。如果没有把握住机会,那么大宋就是要慢性灭亡的。
绝非危言耸听,组织一场战役不容易,打赢一场国战就更难了。
下一次宋夏之战,宋朝还能不能胜利都是两说。打虎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张正书很明白,但他就担心赵煦不明白啊!
长吁短叹之后,张正书才慢慢地收回目光。
“咦,下面这个人这么眼熟的?”
张正书的念头刚刚起来,下面那人就叫道:“小官人!”
“是周铭?”
张正书一愣,他不是去帮曹锟布置退路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要知道,此去北境边关,路途遥远,再加上大雪封路,没有个一两个月都回不来的。
“小官人!”
张正书正思虑的时候,周铭已经上了小楼。
“你怎么回来了?你不是去帮曹锟布置退路了吗?”张正书觉得有点奇怪,他不应该在这里的啊?
周铭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才笑着压低了声音说道:“退路一直有的,我早就把辽国暗子的退路告诉了曹锟,能不能逃出来就看他造化了。再说了,小官人先前不是让我送粮食给西北禁军么?我已经发动了各路商贾,他们已经到达西北了,正在和他们交易。这一下,他们算是发了,那些青、白盐,我见了都眼红!”
这不是开玩笑的,在古代盐是比钱更好的硬通货,除了海水煮盐以外,就是井盐、盐池出产盐了。晒盐那是不可能出现的,再加上官府的限制,盐比什么都珍贵。盐比钱更硬通,这确实存在,怪不得周铭这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