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2)
作者:言朝暮      更新:2022-03-08 00:23      字数:4623
  那天的天气不错,万里无云, 沈家院门仍是他曾经时常到访时那般,清幽雅致,石阶肃穆。
  可惜,他坐在外院厅堂, 再不能悠闲恣意的走进内院去。
  少爷最近身体不好,宁先生还是请回吧。
  曾经会笑着叫他明志少爷的老管家, 说的话礼貌客气,称呼也是格外疏远。
  甚至急着打发他走,连茶水都没有奉上一碗。
  宁明志脾气再不好, 这种时候也是苦苦哀求。
  我知道静笃身体不好,所以才来劝他和我一起走。
  日本有最好的医生, 他能得到最好的医治, 他是我的挚友,我不会害他。
  沈管家,您让我见他一面, 他会听我的。
  那些话,那些哀求, 宁明志就算老得看不清了,也记得清楚。
  他颓然蜷在椅子里,仰头去看容貌模糊的傲慢年轻人, 心里想的全是沈聆。
  他记得沈聆的咳嗽声。
  他记得沈聆脸色苍白如纸。
  他记得沈聆在他和沈管家死缠烂打之后, 终于走了出来, 再也没有和他弹琴说笑时的温柔笑意。
  你不是早该走了吗?
  沈聆的声音低沉, 带着久病未愈的沙哑, 眼神冷漠无情。
  宁明志刚刚出声,谈及他的病情,沈聆便皱着眉稍稍后退道:不关你的事。
  抗拒、反感、仇恨,都写在了宁明志熟悉的脸上。
  他几乎愣在那里,从不知道沈聆能够气他那么久,恨他那么深。
  回你的日本去,跟你的主子们滚。
  沈聆拢了拢肩上厚重的氅衣,头也不回的转身,别再来了。
  他和沈聆相识五年,那是沈聆对他说过最重的话
  宁明志浑浑噩噩的去日本,浑浑噩噩的度日,当他开始准备给沈聆写信忏悔,希望沈聆能够原谅他,能够回心转意,却收到了沈聆亡故的消息。
  别再来了。
  竟然成为了他们生死相隔的遗言。
  如今,他不是宁明志了,他是享誉盛名的载宁闻志。
  是日本大师,是门生遍布全球的音乐家,奏响的十三弦筝广受赞誉。
  偶尔他兴起击筑,曲调悲怆凄婉,引得听琴的大臣门阀啧啧称赞,奉为至宝。
  可惜,沈聆听不到了。
  听不到当初时时期盼,他能重新寻回的千古遗音了。
  我知道。
  宁明志声音迟缓的说道,我那时刚到日本,听到静笃去世,心中悲痛,大病一场。如果不是我脚跟不稳,无空脱身,我应当去看他的
  说着,这位枯槁沧桑的老人,慈祥看向钟应。
  你很像他,你师父是不是教过你弹奏雅韵?那是静笃的琴,能由你继承他的衣钵,静笃在天上一定十分高兴。
  他的声音低沉衰弱,和室外稍稍一点儿响动,就能掩盖过去。
  门外来了一群人。他们穿着和服低眉顺眼,搬进来一张矮桌,还有一张七弦琴。
  琴与琴桌安放在钟应面前,宁明志的意思不言而喻。
  他说:如果我能再听一听静笃的琴音,那便是死而无憾了。
  钟应垂眸看着那张琴。
  伏羲制式,桐木丝弦,漆色黝黑,应当是一张年岁久远的好琴。
  可钟应岿然不动,站在原地,仿佛根本没有领悟到宁明志的意思。
  气氛有些凝滞,跪在地上的静子忽然出声。
  父亲,钟先生的手指
  我的手指伤了。
  钟应打断了静子的解释,自己伸出了手。
  他修长莹白的右手,指甲上凝固的伤口暗红,着实刺眼,一看就知道伤得不轻。
  十指连心之痛,他语气却轻松如常。
  古琴都得十指拨弦,音随心动。我缺了右手的指甲,就只能辅助义甲来弹奏。来日本之前,我给朋友弹过沈先生的《战城南》,声音终究是差了一点儿。
  静子脸色豁然开朗,误以为钟应想通了,愿意为宁明志弹琴。
  差点儿没有关系,父亲想听的,是琴中意,曲中情。
  她笑着对宁明志说道:钟先生年纪轻轻天赋绝佳,就算借助义甲,弹奏的必然也是天籁之音。
  她的一番夸奖,令宁明志喜上眉梢。
  可惜,钟应讽刺笑道:我用义甲奏琴,自然是天籁。但是天籁之音得给有情有义的人听,我说我手伤了,依然能奏《战城南》,是想告诉你
  他直视宁明志,我和你毫无情义可言,我不弹。
  静子愣在那儿,宁明志垂垂老矣的脸色也不好看。
  他听得出钟应说的《战城南》,是沈聆首演时登台用雅韵奏响的汉乐府。
  沉睡许久的将死躯壳,都快要被这首日夜思念、魂牵梦萦的古曲唤醒,找回曾经青春年少的高山流水。
  可钟应他会、他能弹、他偏不弹,宁明志顿时心升困惑。
  在日本事事顺心的载宁大师,以为自己不中用的叛逆女儿,游走中日五十来年,总算是有点儿用处了。
  但他看钟应的态度,冷漠坚硬不为所动。
  显然并未谈妥。
  宁明志昏暗的视线,瞥了一眼跪在旁边的静子,忍住了一腔斥责。
  他虚弱的抬眸看向钟应,诚恳问道:为什么?
  钟应嗤笑一声,把他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
  因为,我以琴为友,绝不会为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义之徒出卖朋友!
  年轻人言辞清楚铿锵,懂得中文的人都露出震惊错愕的视线。
  宁明志僵在轮椅上,浑浊的双眼瞪大了许多,努力想要看清这个狂妄的年轻人。
  什么?你说什么
  你欺骗挚友,让遗音雅社乐器流失海外,是为不义;你背叛国家,在战争期间为虎作伥,是为不忠;你为了保全自身逃亡日本,让坚守故土的父亲郁郁而死,是为不孝!
  钟应的斥责字字含恨,替那些已经无法发声的人,控诉面前这个苟且偷生的卑劣老人。
  宁明志,你不忠不孝不义,不配听我弹琴!
  静子跪在地面,已经来不及阻止冲动的年轻人。
  她震惊得难以自持的神色之中,只能听得虚弱的父亲勃然大怒!
  你知道什么?!
  宁明志怒气上涌,一个垂垂将死的老头,听了钟应的指控,居然拍得轮椅扶手啪啪作响。
  当年如果不是我,静笃就会死在日本人手里。当年如果不是我,整个遗音雅社都会被烧毁。当年、当年
  他急促呼吸,舒缓自己衰败的气管。
  周围安静的医生们,紧张的检查他的状态,低声告诉他载宁大师冷静载宁大师您不要发火。
  在兵荒马乱的安抚之下,宁明志努力平息了起伏的愤怒。
  他浑浊发黄的眼珠总算睁大了一些,从一条细缝变成了铜铃,紧紧盯着钟应。
  当年,我父亲顽固不堪,他若是愿意和我走,怎么会死在中国。
  他声音隐忍怒火,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是他不听劝告,是他一意孤行!
  钟应平静看他,径直说道:你连自己的父亲都做出这样的评价,看来,我所知道的果然没错。
  你、你
  老人一脸盛怒抬起手,指着钟应,仿佛又要斥责。
  却因年老体衰,眼前发黑,说不出话来。
  全靠医生们的劝诫才能压下火气。
  然而,钟应没打算和他友善,揭开了他虚伪的面目。
  当年,你确实想救沈先生没错。但你救他的方法,是告诉日军,遗音雅社存有一群优秀演奏者和珍贵乐器,让他们去抓人、去抢乐器。
  那是缓兵之计!
  宁明志虚弱的反驳,声音清晰而急喘,我已经告诉了沈老先生、楚书铭、冯元庆,可以将乐器、手稿转移到租界去。是那里的美国人骗了我,骗了遗音雅社,与我何干?
  我若是不供出楚书铭和冯元庆,日本人就要打死静笃了!
  他的辩驳声嘶力竭,像是为了挚友能够豁出性命。
  表演得再动情,也没能动摇钟应半分心神。
  因为师父临行前已经告诉了他一切,教他如何面对这个擅长狡辩的魑魅魍魉。
  这个该死的老头子心里,早就没了是非公正,只有眼中的坦途名誉。
  那么,你的筑琴呢?为什么你的筑琴就没有存放在美国人那儿,还能安然无恙?
  钟应不需要宁明志回答,钟应已有答案。
  他哂笑道:这不过是你和日本人、美国人做的一场戏。看起来你像迫不得已,事实上你早就计划好了一切,要带着日本人去美国商人詹姆斯.维纶那儿,拿到遗音雅社的乐器,要挟这群单纯的音乐家。
  那些年的阴差阳错、机缘巧合,都有宁明志的黑手操控。
  他为了救沈聆,与日本军官一番交谈,定下的不是挚友的安危、不是遗音雅社成员的安全,而是他、宁明志未来在日本的光辉前程。
  为了这份前程,他做了一个漂亮的局。
  乐器送到美国人那里去,日本人和美国人私下交易,他宁明志就能干干净净,做一个提前通风报信却也被骗了的可怜人。
  谁也追究不了他的责任!
  钟应听樊成云说的这些,是詹姆斯.维纶的一点儿佐证,和林望归往来载宁宅邸多年,与宁明志交谈获得的推论。
  八十年过去,宁明志总有松懈疲惫,总有感慨疏漏的时候。
  一点点碎片拼凑起来的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也能直接解释
  为什么沈聆从此与宁明志恩断义绝,再也不提。
  钟应笑容浅淡,看着机关算尽的载宁大师,只怪他自己年纪大了,守不住秘密。
  他说:只不过,詹姆斯没把你当朋友。他发现这些乐器价值之后,连夜离开清泠湖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根本没等到你带着太君来封赏。
  宁明志,遗音雅社的乐器颠沛流离近八十年,遗音雅社的音乐家又因你下落不明
  钟应想起楚书铭、想起郑婉清、想起楚怀楚慕,想起双目失明的冯元庆、想起垂垂老矣贺缘声。
  想起心怀愧疚死不瞑目的沈聆。
  他看向宁明志,声音铿锵笃定。
  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
  宁明志心头巨震,骤然痛苦咳嗽喘息。
  医生们有条不紊,给他戴上氧气罩,给他插上了输液管,用药物缓缓平定老先生过激的情绪。
  他借着病症,虚弱窝在轮椅里,一言不发,无可置辩。
  因为,全是真的。
  但他不知道,这样的真相为什么会被一个年轻人说出来。
  对方是樊成云的徒弟,所以,樊成云又是从哪里得知的?
  宁明志越想越急躁,症状如同发病一般难以控制。
  室内的佣人亲属焦急万分,神色担忧的注视着医生们忙碌的做着处理,等待宁明志恢复平静。
  唯独钟应站在那里,漠不关心,只当看戏。
  终于,宁明志的状态缓和,有气无力的看向年轻人,气若游丝的斥责道:
  你不是樊成云的徒弟你根本不像沈聆!
  他输液管都在随着他的的手掌颤抖。
  你从哪里听来的胡说八道,到底是谁这么不分黑白的诋毁我!
  也许是钟应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不死,心情都变得平静。
  我确实是樊成云唯一的徒弟。
  他竟勾起笑意,我刚才说的,都是我爷爷,林望归告诉我的。
  宁明志没有听说过什么林望归。
  他皱起了眉,年余九十仍旧改不了习惯里的狡诈。
  你这么年轻,想来你爷爷也年岁不大。那些年那些事,大多落个身不由己,他不过是道听途说,却煽动了你这样的孩子,信了传言。
  宁明志虚弱又慈祥,摆出了宽容大度的模样,求一个解释的机会。
  他说:我是有苦衷的,这一定存在误会。
  是吗?钟应轻描淡写,并不觉得宁明志这副快要死去的状态碍眼。
  他恨不得宁明志就这么死了,他一定会立刻抚琴一首,兴高采烈的为宁明志送终。
  可惜,宁明志再虚弱,仍是虚弱的活着。
  钟应遗憾的说道:既然你有苦衷和误会,为什么当初不直接告诉我的爷爷?
  宁明志心生疑虑,他见过太多人,他说过太多事。
  他却根本不记得,自己和一个叫林望归的人,说起过遗音雅社的陈年旧事。
  这么多年来来去去的中国人,宁明志能和他们谈论遗音雅社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的疑虑变成困惑,进而好奇起来。
  你的爷爷是什么时候见到我的?怎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
  因为他来见你,用的是自己早就舍弃了的名字。
  钟应不想和他虚与委蛇,怜悯的看着这个临终前还要狡辩的老家伙。
  我爷爷林望归,原本叫做宁学文,是你的侄孙。
  宁学文的名字出口,宁明志神色错愕,盯着钟应一眨不眨。
  他想起很多事,他也熟悉宁学文。
  他一贯笃信自己的判断,绝不会信天赋惊人、能奏十弦《战城南》的钟应,会是自己侄孙的孙儿。
  这怎么可能他声音难掩惊讶。
  宁学文根本不会弹琴!
  第72章
  老人僵在轮椅上, 最终没敢把话说全。
  然而,钟应已经很不愉快,冷着一张脸反问道:
  这有什么不可能?
  宁明志感受得到年轻人对爷爷的维护。
  他笑了笑, 重新端起一副慈祥长辈的模样。
  毕竟,学文是斫琴师,我以为他的子孙会继承他的斫琴手艺。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