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只录一人
作者:末日游侠      更新:2022-01-07 00:44      字数:3330
  从技术要求上来说,王忌的设计并不难完成。
  很快,王不饿也见到了实物。
  但是从使用效果上来说,却是很差劲儿。
  毫无体验感可言,甚至根本就拉不动。
  当然,并非原理问题,而是这个设计太仓促了,他压根就没有考虑到更多的层面。
  例如说,绳子就是从两端直接拉出来的,而整个滚轮的宽度大约有两米左右。
  一个人就是推着都能推动,所以用绳子将他拉动也不是什么难题。
  但问题是,他压根就没考虑滚轮自己会绊住绳子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就是在滚轴位置做一个圆筒套件,然后套件向前延伸出一根一米长的棍子,将绳子的连接部放在滚筒以外就可以了。
  让禁军推着试了试,王不饿蹲在地上看了阵留下来的痕迹。
  “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些铁钉的位置还需要在调整!”王不饿直接给出了结论。
  这些布局其实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调整才能知道的。
  而这玩意儿他也不是说你过去就要像后世一样平整,没有任何大一些的土块什么的。
  这是压根就做不到的技术,后世能够做到,那是因为刀片在飞速的旋转,通过机械的力量多次反复的敲打切割才将那些土块给打碎的。
  得到了王不饿的肯许,接下来王忌便一头扎在了工坊内。
  所需的材料,也是一概供应,而且还是不限量的那种。
  为了配合,王陵甚至让锻打机坊那边专门腾出来了一台锻打机来配合他。
  反正皇帝的要求是,尽快的把这东西搞出来,材料什么的都不重要。
  至少要先证明这个设计他是有用的,是有效的。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再去逐渐的减配。
  能用木头替代的就用木头,能用石头的就用石头,反正总之就是一句话。
  搞研究的时候,铁料随便用,但是大规模应用的时候,这么做是绝对不行的。
  八天后……
  又是一个内阁会议的举行日。
  作为大汉开国,也是华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举。
  满朝上下对于这件事情还是很关注的。
  不只是朝中,民间百姓对此也很关注。
  现在毕竟不是以前了,这几年家里面的日子也渐渐的好了起来。
  不说供应全部的孩子去读书,但集中力量去供应一个,咬咬牙还是能坚持下来的。
  虽然第一届科举参加的都是一些权贵之后,但是关于县学和郡学,以及洛阳书院的报名方式大家是都知道的。
  而且这些县学,并不看你的出身,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农户,只要你的孩子达标了,也是能够进入的。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汉的开明之处了。
  上学,是要交学费的。
  而对于一些交不起学费的家庭,朝廷在这上面的操作也很灵性。
  家人可以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来抵消学费。
  可以是耕种官田,若是没有名额了,就去搞运输,若是还没有名额,就去采矿开发什么的,反正总会给你安排个地方的。
  只要你被选上了,你想去,那么有没有钱都不用担心。
  而县学作为初级教育,一个县也只有那么一座,规模也很有限制,自然不可能让全县的适龄儿童都进来。
  于是学部便设立了一个条件,县学只招收六到八岁的孩子。
  即年满六岁,当年算作六岁,年满八岁,当年算作八岁。
  也就是说,哪怕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出生的,他在今年就六岁了,所以他就是按照六岁来报名的。
  当然,对于那些出生较晚的学生来说,这是相对不公平的。
  大一些倒是无所谓,可五岁可六岁,差别还是有的。
  不过好在有三次机会,加上每次考试的时间又是定在秋末,而在考试前,县学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辅导,然后择优录取。
  这一个月也不是白辅导的,一人需要交纳一钱的辅导费用。
  至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学到啥,学没学到不重要,反正考试又不会超纲。
  教了啥就考啥,看的是你记住了多少。
  在这个制度模式下,年纪小的基本就是陪太子读书的那种,提前走个过场,熟悉一下流程,为来年做准备。
  不过现在大家都在观望,虽然有兴趣的人很多,但现在谁也没有见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望度。
  咋说呢!
  现实要比想象的更残酷。
  想象中百姓应该是欢天喜地的样子,一个个急躁躁的想要将孩子送去县学。
  然而现实是,若是不能确定将来真的能通过这条渠道成为官员,那我每年投入那么多送他去读书干个球啊?
  在家种地他不香嘛?
  所以,大佬们自然知道这是将来的趋势,挡不住的那种。
  但民间普遍都在观望,想看一看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行的通。
  在这个局面下,吏部那边也是加班加点的用了五天的时间,对一百多位考生的试卷进行了不下于五遍的交叉审核,最终又请了三省的长官前来阅卷,共同商议,这才赶在这次内阁会议之前拿出了最终的结果。
  “科举的成绩如何?”王不饿也知道今天会出最终的成绩,而关于这件事情,他也没让人去打听。
  看着王不饿,曹参的脸上充满了纠结。
  早就劝了,可就是不听,现在可咋弄啊……
  “陛下,臣等经过多重考虑,数次商议,最终决定建议陛下,对于此次科举考试,不录一人!”曹参深吸了口气,说出了最终的决定。
  兴师动众的搞了这么大的场面,结果一个人也没录取。
  基本上已经判定了,明年的县学招生,肯定又是一片惨淡收场。
  “这批学生这么差劲儿的吗?”王不饿微微皱着眉头。
  “陛下,毕竟他们才上了三年,按理说这还差了两年呢,有所不如意,也纯属意料之中的事情。”曹参忍不住的劝说道。
  “难道考题的难度超出了他们这三年的所学?”王不饿看了眼众人。
  他最讨厌的就是找借口,就算是找借口,也找个好点的借口啊。
  他当然知道提前开启科举,对于这些还没有走完流程的学生来说会有些不公平。
  但王不饿这次的心理底线是,至少也要录取三个人撑一下门面的,其他的就算是让他们提前体验了一下这个程序,等到两年后再来一次。
  所以出题之前王不饿就告诉了曹参,参考一下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去出题,毕竟特事特办嘛。
  然而王不饿压根没有想到的是,根本轮不到自己头疼招谁不招谁,吏部那边就给自己决定了。
  “依朕看啊,就是这些学生觉得祖辈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去书院学习不过只是走个过场罢了,真到了时候,朕是不会不给他们祖辈这个面子的,毕竟他们的祖辈可是给了朕面子的。”王不饿冷呵呵的说道。
  他有理由这么怀疑,因为之前,他压根看不到这些人刻苦学习的样子。
  除了到点上学放学以外,其他时间该怎么潇洒就怎么潇洒,似乎学习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而这些学生家中又都有权有势,那些老师自己出身或许比不过他们,也不管对他们管教的太过严厉。
  而先前的察举制,其实也不是完完整整的察举制,至少对于这些权贵的后代来说,当不当官,就是他们祖辈一句话的事情。
  虽然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
  他们的祖辈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将他们领入仕途,往后也能对他们照料些许,君主往往也看在这些大臣的面子上,对他们的后代不会太过苛刻。
  有才能的,就提拔,没有才能的,就按部就班,反正最终不让他们去到关键位置就行了。
  “同样入学三年,为何王忌就考的不错呢?”王不饿又说道。
  “陛下,这文科与工科是不一样的。”王陵吓的浑身一哆嗦,连忙开口解释道。
  这特娘的,好好的咋又把王忌给扯进来了呢?
  这要是自己不说两句,他老王家可就把外面那些文科学生的家族给得罪了。
  虽然这个真不关他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你是说不清楚的。
  只要人家那么想了,那么错的一定是你,不用去过多考虑的,也不要想着解释,没用的,没人会听。
  “少跟朕扯那些没用的,上个月的摸底测试呢?王忌的成绩每一科都是甲,那些人呢?他们的成绩对得起学生这两个字吗?”王不饿极其不耐烦的摆着手。
  你们不情愿,朕还郁闷呢。
  想从文科拉三个出来冲门面的,结果文科全军覆没,倒是让大汉唯一的工科生给干翻了。
  也不嫌害臊的慌!
  王不饿越想越觉得生气,看来不给这帮人一些颜色瞧瞧,真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拟旨,这次科举,只录王忌一人,任职工部,官阶正九品!”
  听着对王忌的安排,进入工部众人没有异议,虽然工部尚书是他爹,但他作为一个工科定点生,去工部那是专业对口,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这个正九品是什么鬼?
  刚来就正九品?
  正九品又是什么级别?
  把他放到外面的县的话,正九品他就是一个县除了县令、县丞、县尉、以及县法尉以外,官阶最高的了,虽然跟他其名的还有很多。
  然而,王不饿的愤怒远不止这些。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