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民夫生存状况
作者:
夏侯龙城 更新:2021-12-20 21:37 字数:2721
李孟羲目送着要回到县城安居的文安县的人越走越远,他挠了挠头。
片刻之后,李孟羲追上了人群。
小跑着往前边跑,李孟羲找到了女孩儿,在外边朝女孩儿招了招手,示意她出来一步说话。
女孩儿很害怕,抱着席子往人群另一边躲。
正当李孟羲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前边的张飞注意到了李孟羲,他瞪着眼睛大步走来,“干甚?”张飞不满的问。
李孟羲指了指人群中的小女孩儿。
“出来!”张飞喝了一声。
张翼德嗓门极大,长相又可怕,他这一喝,女孩儿吓的脖子一缩。
被吓到的女孩儿紧张兮兮的抱着草席出来了。
“你应该不是文安县的人吧?”李孟羲走上前疑惑的问。
“你家又没大人了,你一个孩子,混进县城也没活路的。”
“还是跟我们义军走吧,刘玄德为人仁义,有你一口饭吃,饿不着。
跟我们义军走吧。”
女孩儿低着头,也不说话,抱着草席稍微朝李孟羲这里走了一下,站的离李孟羲好几步远站着。
女孩儿认为李孟羲说的有道理,又想跟李孟羲回义军去,又因为李孟羲是生人,不敢靠近,所以站了那么远。
李孟羲上下把女孩儿打量了一下,他看着女孩儿乱糟糟的头发,跟个乞丐差不多,女孩儿一张脸藏着草席后,看不到她的表情。
女孩儿身上穿着一件大了点不合身的麻衣,脚上是一双一大一小都很大的破草鞋踩在脚上,脚趾不安的抠弄着。
鞋太大了。
李孟羲心想。
这时,跑的气喘吁吁的弟弟终于追来了,“哥哥,掉了。”
砖头赤着一只脚,他手里一手掂着草鞋袢,一手掂起只剩了半个的鞋底给哥哥看。
草鞋仅剩的半个底也掉了,终于寿终正寝了。
“走,找新鞋!”李孟羲看了一眼女孩儿,像是跟弟弟在说,也是像跟女孩儿说。
李孟羲朝弟弟走去,女孩儿低着头,抱着草席,远远的跟了上去。
张飞张翼德瞪着眼睛看着三个小屁孩走远,他把头一转,“看甚?走啊!要耽误了老子拔营,剁了你们!”
张飞一声吼,文安县百姓赶忙赶路。
女孩儿不是文安县人,却假冒成了文安县人。
这让负责甄别黄巾还是百姓的张飞大为不满,本想吼女孩儿几声,但听到李孟羲夸大哥,说刘玄德仁义,张飞嘴里不说,心里很受用,便没有训斥女孩儿。
刘备在中军营招呼着士兵们帮百姓收帐篷,李孟羲来了。
“玄德公,可还有小点的草鞋?我弟弟的鞋坏了。”
刘备闻言回头,看到李孟羲身后跟着人,小人儿躲在李孟羲身后看不到脸,刘备好奇,斜了下身体去看,看到像是个女孩儿。
女孩儿怕生,偷偷看了刘备一眼,往李孟羲身后又藏了藏。
果然是个女孩儿,刘备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行,我这就去给你找鞋。”刘备看着李孟羲大笑,笑得李孟羲莫名其妙。
不一会儿,刘备拿着鞋回来了。
两双小号草鞋扔在了地上。
“来,试试看。”
砖头跟刘备很熟,他不怕刘备,见了鞋子,砖头忙去把赤着的脚往鞋里伸。
“哥哥你看。”砖头穿好了新鞋子,开心的让哥哥看。
砖头穿上的草鞋,草鞋不很合脚,但是够不错了。
“说谢谢。”李孟羲要弟弟道谢。
“谢谢!”弟弟开心的大声说着谢谢。
谢谢说完,弟弟迫不及待的就把地上还剩的三只草鞋全捡起抱在了怀里。
李孟羲见弟弟把鞋全拿走了,他把鞋从弟弟怀里又拽过来两只。
啪的一声,两只草鞋丢在了女孩儿脚下。
“试试合脚不?”李孟羲面无表情,甚至有点想打哈欠。
女孩儿偷偷抬头看了李孟羲一眼,然后赶紧又把头低下了。
见女孩儿不动,“鞋给你了。”李孟羲说着。
女孩儿换好了草鞋,那两只又大又破的大草鞋她还要拿着。
“扔了得了?你拿着不累吗?”李孟羲皱眉。
女孩儿好像很愿意听李孟羲的话,她赶忙把手里的草鞋丢了。
“你回去好了,马上拔营了。”李孟羲朝中军营指了指。
女孩儿抱着草席和铺盖向大营走去,没走两步,她偷偷回头看李孟羲一眼,当发现李孟羲也在看她是,女孩儿连忙转过了头。
目送着女孩儿走入民夫大队之中,跟着大队走,前后有哨骑照应,不会掉队的。
李孟羲这才把目光移开了。
“孟羲,这小姑娘是谁啊?”刘备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
“我不认识啊。她爹被你的义军拿枪捅死了,人家没爹了成孤儿了,你不得养着人家吗?”李孟羲听出了刘备话里的挪舆,反驳了刘备一下。
“成,养着!”刘备看着李孟羲,笑的更开心了。
此时文安县城,张飞超人群吼到,“好好过活,安分守己,要是让老子知道谁去投了黄巾,俺老张杀回来,一矛捅死一个,听着没?”张飞豹眼大瞪。
文安县百姓唯唯诺诺,说都是良善百姓,怎敢从贼?
张飞冷哼一声,纵马而去。
文安县城大小官员被黄巾杀了个干净,一个也不剩了。
刘备收复了县城,把县城留给了文安县的百姓。
大军拔营,挥军南向。
——
意外的接触到了女孩儿,李孟羲突然想到自己忽略了一些事,那就是和俘虏相关的事。
从投刘玄德以来,李孟羲要么在练兵,要么在辎重后队,他跟俘虏少有接触。
黄巾军俘虏有其特殊性,不同于真正邦国交战的俘虏,有很强的反抗性和管理难度,大多数黄巾,都是穷苦百姓,活不下去为了混口饭吃才投了黄巾。
刘备军强,加之有粮,在刘备军中吃的比在黄巾军中还好一点,再加上刘备手段柔和,无有杀俘强制俘虏攻城等事,黄巾军的俘虏反抗性几乎没有。
也正因如此,刘备采取的管理方式跟放羊差不多。
愿意跟义军走那就跟着,管一天两顿稀饭;不愿跟着走,想跑,那自便。
义军自涿郡出发,最早的乡勇只五百人而已,现在两战俘虏加起来,近万人,五百人再减去伤亡,实在是找不到人手去管理了,只能粗放管理。
刘备能管两顿饭,很仁义了,可也正因为力量有限粗放管理,很多问题未能顾及的到。
李孟羲不了解俘虏们的生存状况,于是他让关羽带他前前后后的看过一番。
长长的行军队伍,拖拉了数里。
在马背上,李孟羲认真观察着前黄巾军,现在的义军俘虏,或者说是民夫。
民夫们有老有少,但是竟然,青壮占了很大比例,并不是大多老弱病残的模样。
一想大致明白为什么了,天灾人祸的,老弱病残生存能力弱,肯定是最先被淘汰掉了,剩下的肯定是青壮多。
按观察的结果来看,一万人,估计有三千年轻人,只是年轻人,称不上是青壮,就没几个壮实的。
民夫们大多是衣衫褴褛的,手里拿着根棍,背后背着席,或是抱着,除了铺盖卷,大多身无长物。
本以为,再怎么狼狈,至少也有双鞋吧。
李孟羲特意观察了之后发现,一路行来,脚上没鞋,或者缺了一只鞋的人时不时都能看到。
民夫们纵然双脚都有鞋,草鞋状态也是极差的。
草鞋不难生产,可是黄巾军就没有任何生产的意识。
能抢到东西就罢了,抢不到东西就没有任何补充。
“关将军,一日行军三十里,一双草鞋,多久磨坏?”
“半个月?”
也就是说,义军即将要缺上万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