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荡平江北,折服黄得功
作者:一杆老烟枪      更新:2021-10-20 23:57      字数:2920
  七月十三日,刘之幹带着几个亲兵护卫,来到了淮安城下。
  抬眼望去,城上将士守卫森严,城门紧闭,一派戒严的景象。
  “淮安城里大不一样了,军容军貌比以前强多啦。嗯,小心驶得万年船,叔父此举很是妥当。”
  刘之幹暗自赞叹,但也不觉有异,命人叫开城门后,打马直奔刘府。
  前些日子接到刘泽清的书信,信里说满清豫亲王多铎派来使者,人已经到了淮安城,刘泽清有意将刘之幹引荐给使者。
  刘泽清要投降满清,刘之幹比谁都清楚,而且他也十分赞成。满清使者来了,叔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引荐自己这个侄子,可想而知,自己在叔父心里的地位非他人可比。
  以后就要在清廷里混饭吃了,先跟使者混个脸熟,有益无害。故而接到信的当天晚上,刘之幹便离开扬州,飞速赶来淮安。
  到了府门前下了马,刘之幹拿着重礼,一边快步往里走,一边兴高采烈喊道:“叔父,我回来啦!许久不见,真是想死我了,您老人家还好吗?”
  “他老人家不太好,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了!”一个陌生的人从正厅里走出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你是谁?”刘之幹皱了皱眉,再看此人身穿明黄色的龙袍,霎时间惊得目瞪口呆。
  “刘之幹,见到朕为何不跪?”
  “你……你是崇祯?啊呀,不好!”刘之幹扔掉手里的礼盒,转身就跑,同时抽出刀子握在手里。
  跑出几步,就被数十个锦衣卫团团围住。双拳难敌四手,刘之幹很快被制服了,带到皇帝面前跪下。
  李存明看着刘之幹,叹道:“卿本良人,奈何作贼?你刘之幹年轻有为,也算个骁勇善战的将领,无奈一心要投降鞑子,朕只好杀了你。刘泽清被关押在后院偏房里,去吧,朕许你见他最后一面。”
  之所以不折磨刘之幹,还允许他去见刘泽清,是因为历史上的刘之幹投降满清后,曾暗中与山东一带的反清势力联络,为抗清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
  但李存明吸取了李成栋一事的教训,这些反复无常又有能力的人,留在世上就是个定时炸弹,杀了才最省事。
  刘之幹和刘泽清见了面,他们叔侄二人抱头痛哭。刘之幹大为茫然道:“怎么会这样,怎么到了这步田地?”
  听了刘泽清讲了为何兵败的来龙去脉,刘之幹愣了半晌,突然笑了:“叔父,你我二人败在崇祯手里,倒也不冤。崇祯用兵如神,输给他,总比败在鼠辈手里强!”
  刘泽清叹道:“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是知道当今皇上如此厉害,我何必投降满清留个千古骂名呢?”
  叔侄俩就在无穷的后悔中,被一同砍了头。脑袋装在木匣里,尸体草草掩埋了。
  用同样的法子,把刘泽清的那些心腹将领一个个骗了回来,又一个个砍了头。而后传檄四方,派锦衣卫带着人头去了泗州等地,拿给守城的士兵们看。
  与此同时,黄得功渡过长江杀了回来,对负隅顽抗的城池发起猛攻。
  一面用刘泽清等人的脑袋瓦解敌军军心,一面用强硬手段收拾不识时务者,双管齐下,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到了七月下旬,扬州、泗州、滁州等地的敌军纷纷投降,整个江北地区彻底掌控在了李存明手里,江北四镇除了黄得功之外,全都灰飞烟灭了。
  黄得功很有自知之明,主动上表要求面见皇上,并提出解除兵权降低爵位。李存明下旨让他在扬州安顿好军队后,再来面圣。
  李存明心里高兴,邀请翁之琪前来喝酒。君臣二人推杯换盏,喝了个酩酊大醉。
  这还是李存明穿越后头一次喝醉,他从怀里拿出一块白布,泪眼婆娑道:“翁将军,这是懿安皇后自尽殉国时留下的遗书,她让朕到了南方后重整旗鼓收复河山,朕片刻未曾忘怀!”
  翁之琪热泪盈眶,跪下去道:“自从陛下南迁,驻跸宁陵,臣一直关注着陛下的所作所为。臣可以由衷说一句,陛下乃是一代圣主,假以时日,文治武功必定不亚于秦皇汉武,懿安皇后可以含笑九泉了!”
  “但愿如此吧,朕南迁时走得匆忙,来不及安葬皇嫂。有朝一日收复京城,朕再厚葬她。”李存明说着,举杯站起来,动情道,“皇嫂,您看到了吗?朕的中兴大业,终于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了!”
  酒杯倾斜,酒水散落,点点滴滴蕴含着万千心绪。
  ……
  荡平江北,铲除军阀,意义非凡。
  先不说军事上取得的进步和胜利,在政治层面,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了江南地区的轰动。
  黄得功本是个忠义之人,以前或许还有些跋扈,现在完完全全没了半分异心。他在扬州安排好一切事宜后,只带着一个随从,飞马赶到淮安面圣。
  李存明亲自到城外迎接,仪仗安排得很隆重。
  见了面,扶住要跪下去的黄得功,仔细打量着他,笑道:“朕能平定江北,靖南侯居功至伟。大明朝有了靖南侯,好比在江北筑起了万里长城!”
  “陛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黄得功道。
  霸主之眼给出了信息:“黄得功,军中猛将,顾大局讲大义,江湖草莽气息浓厚,有时莽撞跋扈。”
  这个信息,很符合历史上黄得功的性格。
  黄得功从小胆略过人,十二岁就上阵杀敌。参了军后,作战英勇,人称“黄闯子”,农民军在他手里吃了许多大亏,积累军功一路青云直上。
  黄得功也沾染了不少军阀习气,但在江北四镇中,他的军队纪律要好得多,老百姓们还是比较欢迎爱戴他的,不像刘泽清、左良玉等人让老百姓深恶痛绝。
  弘光朝廷败亡,弘光帝逃到黄得功军营中藏身,清兵追击而来。黄得功被人射穿咽喉,而后拔刀自杀而死,也算为大明朝尽了忠。
  而且黄得功此人有一个优点,他读书不多,却懂得大义。每当危难之际,有人劝他顾全大局,他都会虚心接受正确意见。
  正因为如此,李存明攻打刘良佐时,才会放心让黄得功牵制刘泽清,也才会始终对他信任有加。
  李存明心想,此人忠义之心不必质疑,只是性情桀骜了些,该想法子挫折他一下。
  眼珠一转,便有了主意,笑道:“朕听说靖南侯作战神勇,手持铁鞭往来杀敌,每一次大战后铁鞭被手上的血水黏住,要用清水浸泡很长时间才能脱手,可有此事?”
  “有是有的,但也没那么夸张。”黄得功道。
  “你的铁鞭呢,拿给朕瞧一瞧。”
  黄得功面圣,自然不敢身挂武器。他走回到坐骑前,从马鞍上取下铁鞭,双手捧着走回来递给皇上。
  李存明接过铁鞭掂量了几下,觉得沉甸甸的,赞叹道:“人言不假,靖南侯果真神勇无双!”
  话音落地,却猛然将铁鞭掷出。铁鞭径直飞向城墙,半截插进了墙砖里。
  这铁鞭很重,寻常之人拿在手里已经觉得吃力,更何况轻而易举抛出数米远,并插进城墙之中?
  黄得功震惊不已,人呆了。
  李存明拍着他的肩膀道:“靖南侯,你去把铁鞭拔出来。朕已经备下酒席,先回城里等你。”
  皇上走了,黄得功好胜之心起来了,活动几下筋骨,走到城墙前单手拔鞭,不料铁鞭纹丝不动。
  “嗨,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他在手掌里吐了唾沫,搓匀了,摆开马步拉起架势,吼了几嗓子运起气,双手紧握铁鞭,使出浑身力气往外扯。
  许多士卒叫嚷起来,给黄得功加油。有人喊道:“靖南侯,拔不出来就算了,咱们皇上是天神下凡,输给他不丢人!”
  黄得功愈发逞强好胜,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将铁鞭拔出来,他的手掌已经脱了一层皮,血肉模糊。
  翁之琪替他包扎伤口,黄得功叹道:“皇上果然是神人,我老黄服了,心服口服!”
  翁之琪笑道:“末将跟随靖南侯多年,头一次见你对一个人心服口服。说实话,末将早就对皇上佩服得五体投地啦!”
  两人相视一笑,随即入城赴宴。再见到皇上之后,黄得功变得谨小慎微,说话时大气也不敢多喘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