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你们这样我很慌啊!
作者:
墙头上的猫1 更新:2021-10-11 00:44 字数:2125
薛向很怂,因为他知道惹不起欧阳辩。
倒不是他性格懦弱,而是有自知之明啊。
且看看韩琦大佬,被欧阳辩在朝会上狠狠削了一顿,欧阳辩还不是好好地在中枢待着,还将触手伸到三司来了,自己这个三司使都成摆设了快。
在这里不得不说韩琦这一波人头送得太及时了。
有了韩琦这一波人头,欧阳辩谋夺三司的权力事情,竟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当然啦,当事人薛向自己都没有反对,其他的人自然没有必要站出来反对了。
韩琦那边因为和欧阳辩达成了和解,所以暂时没有出来制止。
言官那边司马光等人还是要给欧阳辩几分面子的,至于御史台那边,之前欧阳辩被贬,临走前还将御史台狠削了一顿,御史中丞都被贬去了地方。
现在的御史台那些人是不太想和欧阳辩对上的,有点怕了。
一时间,欧阳辩的淫威竟然让朝廷有些寂静。
这让欧阳辩自己有些不习惯。
欸,你们可是有理没理都要骂几声的大宋朝的言官欸,我这么飞扬跋扈,侵夺三司的权力,你们这无动于衷,哦,甚至还去关注了某个京官在外面养了个女人的事情,你们这是不是对我太过于忽视了?
欧阳辩甚至怀疑有人在憋大招。
直到他遇到司马光,哦,就是朝会的时候,司马光见到他,就凑了过来聊了几句。
“季默最近四处出击,很厉害啊!”
“大谏谬赞了,非辩欲如此,实在是为了做事而已,想要推行均输法、免役法,便需统筹诸多权责才有可能达成,若是权责分散,根本没有办法统一执行。”
欧阳辩不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意思,赶紧详细解释道。
司马光却是拍了拍欧阳辩的肩膀笑道:“季默莫要误会,谏院对你执掌制置三司条例司之事乐见其成,我们也在观察你施政的过程,和之前听证会时候也的确是相符合的,虽然说将三司诸多的权责都转移到了条例司司,但也可以理解的嘛,季默你做事我们是放心的。”
欧阳辩:“……”
娘地。
你们别这样啊,你们这样我很慌啊。
司马光看到欧阳辩的神情,笑道:“之前西南之事让你远走庆州,事后想起,当时我没有出来支持你,甚为后悔,幸好你在庆州也干得不错,我们都关注着呢。”
司马光叹了一口气:“永兴军路的农户太苦了啊,当年我去过永兴军路,恰好宋夏打仗,永兴军路百姓为了支持边军,那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了。
听说你去了庆州,我颇为永兴军路的农户感觉到开心,季默的经营我是佩服的,有你去,永兴军路的农户肯定能够吃饱饭。”
欧阳辩的神色有异:“大谏不会认为辩是个言利小人么?”
司马光摇摇头:“季默绝非言利小人,你若是言利小人,那天下哪有我们的同志。”
欧阳辩心中道:‘这你就错了,我还真是。’
我,欧阳辩,大宋第一号资本家,第一号好吃懒做想软饭的软饭男,所做的每一个产业,都特么的为了挣钱,你竟然认为我不是言利小人……哈哈哈哈。
司马光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欧阳辩:“……当年的铁头御史欧阳辩,每一份弹劾都会有一个贪官被撤职被贬谪;
嘉佑年间,在所有人都在忧心国无储君之时,季默两次面谏仁宗,终于使仁宗皇帝下定决心;
治平年间,濮仪之议,季默你丝毫不惧去国之危,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清丈田亩之事,虽然最后……呵呵,韩琦阴险小人,竟然摘了你的果子,着实令人齿冷。
现在季默你不屈不挠,为了天下农户革新支移折变之弊端,又为了农户兴修水利等等事情,谏院自然是一定要支持的!”
欧阳辩露出感激的神色:“大谏果然不愧是国之干城,胸怀天下黎民百姓,实在是黎民之福。”
欧阳辩虽然对司马光范纯仁等人的迂腐不太认可,但对于他们的个人品德还是认可的,说这个话的时候还是比较诚恳的。
得到了司马光的反馈,欧阳辩总算是踏实了一些。
至少不是暗流汹涌嘛。
欧阳辩对均输法、免役法以及农田水利法这三条变法非常注重,因为这三条变法里最大的作用便是个农名解绑,让农民富裕起来。
农田水利法不必多说,鼓励兴修水利的法律法规,这自然是对耕种有益,好处谁都看得出来。
而免役法又叫募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农民可以通过缴纳一笔“助役钱”,就可以免去徭役了。
其实欧阳辩是想将这一笔“助役钱”也给免掉的,但免役法在他回来之前已经公布,所以也只能这么执行下去了。
至于均输法就是针对支移折变去的,所谓支移折变之前有提到过,已经成为了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的重要手段了,有时候支移折变的费用,比缴纳的田税都要多。
如此一来,农民只要交一点钱,就不需要参与徭役,在已经修好水利的良田里耕种,然后收成后自由卖出粮食,给官府交上现钱,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支移折变,这样能够剩下来的收成可就多了,虽然未必能有多富裕,但肯定是宽裕了很多,也能够养活更多的子女了。
欧阳辩手握三司条例司的大权,他看准的可不仅仅是新法的推广。
就像他和王安石、赵顼所讲那样,他要做的是对整个官制下手。
现在王安石和赵顼都没有明言支持他,但他既然手握大权,能够操作的事情就多了起来了。
欧阳辩在每个路都组织了一支巡察队伍,巡察队伍的成员自然就是从央行出来的官员,欧阳辩担任流内铨的时候塞进各个地方官府的人,现在正好给他们临时差遣,让他们在当地监督新法的执行。
这一招可比原来历史上王安石派人从中央去地方巡察要厉害得多。
王安石靠得住的人不多,一来人少,二来专业程度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