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跟对人(一)
作者:绯红之月      更新:2021-07-20 07:55      字数:2063
  21世纪初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流行鼓吹草原狼性的风潮。这一看就是没知识没文化的人才说能说得出的话,莫说草原,在东北、蒙古一带,大大小小自立的政权中超过99%地都被中原国家给粉碎了。之所以没人提到这点,是真的没人注意这个问题。
  曾国藩当然没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满清小朝廷的问题,但是退出关外之后,生产力落后的现实无情的教育了他。满清里面没剩什么有识之士,像恭亲王奕欣这样的有识之士提出的意见就是向西继续联合控制蒙古部落,让蒙古那边的王爷继续提供物资供养满清的关外朝廷。
  至于关外的这些旗人,百多年没有真正给朝廷上税,此时也得把上税的义务承担起来。至于种地的事情,也可以适当的干一干。譬如湘军和一部分山东苗沛霖投降过来的士兵,到也可以分些土地耕种。
  这些只是恭亲王奕欣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他真正在意的就是先弄清楚关内的情况,期待关内发生大变,那时候满清八旗就能再次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杀进关内,重夺天下。
  恭亲王奕欣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里面有种病态的热情,曾国藩听完之后忍不住怀疑恭亲王奕欣现在是不是在发高烧说胡话。只是他也不敢真的去这么批评。
  现在打探关内的情报分两种难度。想打探西北那边的太平天国相对比较难,那边的人都留长发。想化妆进去实在不容易。想打探光复军的情报相对容易,光复军现在流行短发,满清这边的人割了辫子,剃了光头,长上一个月就有了光复军的发型。而且满清这边还有出自好几个省的军人,口音上也不会被识破。曾国藩确定湘军在盛京附近得到土地开始耕种,就应恭亲王奕欣要求,派遣探子前去关内打听消息。
  这可真的不是容易事,满人还能化装成河北人,曾国藩的手下只能跑回南方。这一来一回就算是非常安全,时间上也会很久。最后曾国藩写了个名册,里面都是他曾经苦心孤诣的派遣的人员。他们也许有人打入了光复军,也许已经失败之后丢掉了性命。如果能够确定这些人的下落,那就努力建成情报交通线。从此可以得到更多重要的情报。
  人派出去之后,曾国藩对这些事情也没了想念。可满清朝廷看样子是要魔障了,在曾国藩派人去联络有可能潜伏下来的人员之后,一群王爷甚至花了一天时间争论怎么派人去南京暗杀韦泽,进而摧毁光复军政权。曾国藩一言不发,心里面只是好笑。满清朝廷理论上的核心是孤儿寡母,韦泽现在据说有好几个儿子,即便是韦泽死了,他的政权会有各种波动,但是却不会就此崩溃。只要韦泽的血脉没死光,光复军就有自己的核心存在。
  听着这帮王爷大谈韦泽死后怎么挑动光复军内部分裂,全面厮杀。曾国藩只想拂袖而去,即便是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那也得是韦泽被刺杀之后。韦泽此时还活蹦乱跳的执掌大权呢。更何况光复军没有北上,那定然是遵守了韦泽的命令。如果韦泽一死,北上消灭关外的满清就是一件大功,那时候满清只怕是再也没存活的机会。连这样的事情都看不透,怪不得会被光复军打得江山不保。
  等着帮王爷们终于说完了自己的妄想,曾国藩建议满清小朝廷向高丽施压,要求高丽向宗主国满清进贡。这个正经的建议得到了满清小朝廷的欣喜,高丽比起满清小朝廷收入比较多,如果能从高丽那里得到物资自然是不错的事情。满清朝廷立刻向高丽派遣使者,要求高丽履行属国义务。
  到了四月,高丽使者抵达南京,希望新中国zheng府能够支援他们进攻关外。
  此时中央政府暂时平静下来,阮希浩试图勇敢承担责任的想法完全落空,他就老老实实在干校接受学习。中国报纸就开始进一步宣传起中华民族,中国与外国,还有国家利益的概念。有关泄密的问题暂时没人再提。
  但是兰芳附近的西班牙舰队却没有安生,在三月与四月中,加强了内部监控力度的南海舰队再也没有遇到伏击,却数次远远看到这支舰队的身影。打着西班牙海军旗的那支海军也没有贸然上来与南海舰队拼命,看到中国海军的行动之后,他们竟然就溜掉了。知道那支“西班牙”舰队的厉害,南海舰队制定的新计划是先拖住他们,然后其他军舰快速赶来,对敌人实施围攻。既然敌人不愿意作战,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在这种关头,高丽政府的要求在光复军里面引发了一些讨论。大家都是战火里成长起来的人,对于高丽的小心思再明白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讲,高丽这就是想趁机捞好处。有些性子比较直的同志就想痛骂高丽使者,竟然想从中国这边捞好处,纯粹是猪油蒙了心。
  不过韦泽的决断倒是有趣,“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了。”
  “都督,你这是什么意思?”陆军参谋长蔡鹏飞问道。其实这种问题一般是该陆军司令胡成和来问的,只是胡成和最近很少说话,蔡鹏飞忍不住就发问了。
  韦泽坦然答道:“湘军和八旗虽然在咱们面前不堪一击,但是他们怎么看都不是高丽能对付的。既然如此,告诉高丽人我们知道了,高丽人只怕就会轻举妄动。那时候我们就看戏呗。”
  蔡鹏飞觉得最近高层会议气氛不是那么对头,以前那种亲密无间的友好弱化好多,他当然知道韦泽在查泄密的事情,也知道不少老兄弟认为这么做是削了兄弟们的面子,大家有点怄气。所以他只能赞道:“都督决断事情还是一样的有看法。”
  没有之前的那种欢声笑语,其他同志都不怎么说话,这件事的讨论就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