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犀首骗蜀
作者:清岚如水      更新:2021-07-03 13:00      字数:3208
  蜀君不便驳大家的面子,但在派谁去上可得动心眼儿:
  怀疑就等于反对。
  他们嫌费事不愿迎宝牛。
  派去的人明明看到是真的,回来也会骗。
  必须是与自己同心同德的。
  最后选定贴身近侍胡公公。
  他曾服侍先君又一手把自己带大,绝对可靠,为人又诚实正直,可放心。
  可怜胡公公已年过花甲,跋山涉水走了几百里羊肠小路来到牛头山下,已是累得浑身散了架子。
  那石牛身边却里里外外围了几十层人,他根本就到不了跟前,又怎能“亲自目睹”?
  好在听人介绍那石牛正在屙金,且听里面爆发出阵阵欢呼就可以知道屙的次数。
  由此证明“屙金”确有其事!
  果然,不久便有一个小伙子兴冲冲地挤出人群飞跑过来,后面还追着不少人喊叫:
  “站下,让我们看看!”
  “让我们看看!”
  那小伙子却仍是飞跑,差点儿把胡公公撞倒,幸亏被从人扶住,小伙子才站下向胡公公道歉。
  胡公公有意接近他,便问他:
  “你跑什么?”
  小伙子笑笑:
  “好不容易得到几颗宝贝,被他们抢去怎么办?
  您不知道,从这儿到家,一路上还不知道有几拨等着我呢,想发财真难哪!”
  胡公公心中一动:
  “小哥,人都知道你得了宝便都盯住你,想安全带回家确是不容易,你看这样好不好?
  我出高价买下你的宝贝,趁人不注意偷偷带走。
  你身上没了宝贝也就没人拦劫你了,两全其美,如何?”
  小伙子犹豫了一阵,挠挠头:
  “为宝贝把命搭进去不值,您多给钱一样,成交!”
  胡公公不辱使命,真带回来石牛屙出的金子,并宣布考察结果:
  一、屙金属实;
  数量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多,一颗金珠重一两,估计一天产两三斤;
  三、经化验,纯度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面对这个“结果”,陈庄哑口无言,蜀君则兴高采烈,乐的拍大腿:
  “怎么样?谁还敢怀疑?寡人让他吃不了兜着滚!”
  众臣立刻高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排着队下殿时,一齐扭头,表示对陈庄不屑一顾,坚决跟他划清界限……
  要想把十几、几十吨重的石牛运到成都,走目前这种曲径通幽式的羊肠小路翻山越岭肯定行不通。
  必须拓宽道路、修栈道、建桥梁。
  工程浩大不说,修成宽敞平坦的大路,也就等于向外打开了巴蜀的大门。
  会不会造成“开门揖盗”的后果?
  再说,会屙金的“宝牛”是站在人家秦国的地界,怎能允许咱们运走?
  免不了要打仗。
  中原连年征战,兵强马壮,武器精良,咱们的军队却装备不足。
  用木棍加石块作战,能是人家的对手吗?
  小心,别偷鸡不成蚀把米。做为相国,陈庄不能不对各种具体问题做全面考虑。
  大臣之中,却有几位能言善辩的,既然陈庄继续顽固地坚持“反动立场”。
  为了表忠心,他们纷纷挺身而出,到“风头浪尖上”去捍卫蜀君的“伟大理想”。
  “天赐之宝,本无定主,惟有德者居之,秦人自知命薄,所以弃之荒野;
  我主福厚德高,获此天予,谁能拦阻?”
  “听说秦人正忙着同山东各国抢地盘、争霸主,哪里有力保护石牛?咱们去迎,唾手可得。”
  “咱们可以通知秦国,只说修路是为了便利川陕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并无意于石牛。
  以此麻痹他们,然后出其不意把石牛抬上山,随走随毁路,他们想追也过不来了。”
  这位先生够聪明的,连“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之计都使了出来。
  有其臣就有其君,蜀君竟鼓掌大叫:
  “好!这招儿高,实在是高!就这么办!”
  金迷心窍的君臣齐心,可怜陈庄孤掌难鸣,只得怏怏退下,告病归隐。
  蜀国有弟兄五人,个个身高二丈,头如巴斗,眼似铜铃,张开手掌有簸箕大。
  拎起一头牛像玩小耗子(传说),力大无穷,号称“五丁”(书载),被任命为“修路先锋”。
  从成都出发,开始了征服崇山峻岭的艰难历程。
  撇开蜀国君臣那愚蠢的目的不谈,四川人民修路的本身,则是一首悲壮的史诗。
  要打开川陕间的通路,在那样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条件下,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大诗人李白在其名篇《蜀道难》中曾如此描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头一句,他在发出极度感叹后就指出:
  走蜀道难于“上青天”,具体说有多么难?请看:
  此山真高啊!
  连太阳神乘坐的由六条龙驾驶的专车走到这里都得躲避,有冲天之翅的黄鹤也飞不过去;
  这里的涧渊真深啊!
  漩涡片片,水急流湍,灵巧的猿猴想越过去都发愁找不到抓爬攀登的地点;
  就在这么险峻的峰巅间,从高耸的太白山顶,到巍巍的峨眉之巅,横跨着像鸟在空中飞越的“剑门道”;
  青石岭上,硬把木棒插入悬崖边上的石缝中建成的“栈道”就如一条天梯凌空盘旋。
  百步之内九曲折,走在上面几乎可以触摸到星星,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还是诗人走在已修成的蜀道上的感受,则当初修路时的艰险更可想而知。
  不仅流汗,也要流血,所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传说,工程进展到剑门山前,山高石硬,一个月也前进不了一丈,蜀君又频频催促,一月中连下十令。
  大丁心焦,抽出佩剑从顶猛力劈下,硬砍开一条大缝。
  大丁弃剑用双手把裂缝向两边撑住,民工们才从逢中开辟出一条路来。
  勇猛的大丁,则活活累死!
  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剑门”。
  来到梓潼山,比剑门更难,简直无计可施。
  总算发现了一个山洞,又被一条巨蟒抢先钻入。
  四位大力士一齐抓住蟒尾往外拽,那蟒负痛朝里钻。
  两头一较劲儿只听轰的一声地崩山摧,梓潼山劈成五块。
  路是通了,四位“丁”也以身殉职。
  这些都是传说,但传说,也反映出当年四川人民为修路所经历的艰难和付出的牺牲。
  出川的道路终于修成。
  正当蜀国君臣兴高采烈地准备往回运“宝牛”时,司马错的大军已沿着这条路开进成都平原。
  席卷巴蜀大地,控制了整个四川!
  无须解释,“石牛屙金”只不过是犀首为了诱使蜀君开通入川之路,而玩的一个小魔术。
  并不算高明,但蜀君金迷心窍。
  所以才能忽悠这样的傻瓜,可见“贪必愚”确是千古不泯的一个“定律”。
  秦得巴蜀后,领土扩张一倍,川中的丰富资源尽供秦用,惠文王为秦的拓展,又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不过,平心而论,他刚即位不久,还没有为秦国的建设做出多大贡献。
  所取得的成就,倚靠的还是前人留下的家底儿。
  应该说此时仍未脱离“商卫时代”的影响。
  必须承认,犀首的骗术在“取川”行动中立有不可否认的功劳。
  秦惠文王不负前言,如约重赏外,也对他另眼看待。
  多次委以重任,让他穿行于各国之间,拜谒王侯将相。
  伺机行骗,又立了不少功勋,也终封侯拜相,跻身显赫之列,成为史上的“名人”。
  秦的国势日强、剧烈扩张,让各国都产生了危机感。
  如何处理对秦关系,成为他们外交政策中的首要问题。
  却又因各国内外的复杂处境,形不成一种有效的策略。
  就在各位“君王”彷徨之时,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走上历史舞台,开“纵横说”之首。
  居然统帅六国,对秦构成巨大威胁……
  惠文王发怒了,但“怒”中又怀有无可奈何的恐惧,迫使他命令臣下,主要是犀首拿出对策。
  可惜朝中多是甘龙、杜挚、公子虔之辈,他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有几个能拿出良策?
  犀首发愁了,他深有缺乏同类的孤寂感。
  忽然,门上来报:
  “有您的故乡人求见。”
  “谁?”
  “自称魏人张仪。”
  “请。”
  又一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也登上历史舞台。
  使“合纵、连横”主宰战国的后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