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渣爹_分卷阅读_85
作者:月落坞啼      更新:2020-07-25 08:09      字数:6904
  下臣欺上瞒下,光帝震怒却毫无办法,即便将那些将领打入天牢也解不了眼下的困局。
  整个大庆,除了汴京的十万守备军,各个藩王均有储蓄兵力,登记在册的共有十二万人,其中已经身死的长乐王与福王的府兵在其死后已经被收编到了汴京的守备军与护城军中,长青王与康王均造反,他们手里的兵力自然不能再用,剩下的唯有一个凉王。
  眼看着长青王与康王来势汹汹,汴京这边的守备军又不得用,光帝赶忙紧急下令让凉王改道去青州平叛。
  至于白荻入侵?没事,不是还有函裕关的一万士兵在驻守嘛,而且各个城池都有护城军,白荻没那么快攻入大庆的。
  还是顾着长青王的叛军要紧,若不然,一旦被他攻入汴京,皇帝宝座不保,朝中的官员说不定也会成为其刀下亡魂。
  实际上,汴京守备军有六万余人,而长青王与康王的联军不到七万,在人数上大家都是不相上下,守备军有近一万人是临时抓来的壮丁,真正得用的有五万兵力,叛军虽说声势浩大,实际上这些士兵大多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战斗力最多能发挥出七八成。
  所以,若是启用以前的老将,让他们率领守备军前去抗敌,未必不能将叛乱平息,即使暂时平息不了,也能阻挡叛军进攻的步伐,压根无需调动去抵御外敌的凉王军队。
  然,朝廷官员均下意识的忽略了老将,那些武将是好不容易排挤出去的,哪能再给他们立功的机会,况且当初也是光帝亲自下令贬斥这些人,若是再启用他们岂不是让光帝自打嘴巴?
  还是让凉王回援比较好,据说凉王麾下那个叫沈宁的武将曾经率兵前赴边关击退过敌军,他的军事才能肯定不低,赶紧让他领军前去平叛,等叛乱平息后再去抵抗外敌。
  凉王接到光帝的诏令,不是没有犹豫过的,他身边的谋士魏昌延劝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正值外敌入侵之际,首先应该击退白荻再考虑其他,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是白荻攻入大庆腹地,到时国将不存哪还有什么皇位之争?”
  可凉王不这么想,一来父皇下令,他若是违背诏令就是抗旨,抗旨不尊就会被降罪,说不定父皇还以为他是故意不去回援,朝中之人亦会以此来攻讦他,二来,长青王若是先一步攻入汴京登基为皇,而他辛辛苦苦在前线抵抗外敌,这不就相当于白白将辛苦守卫的江山拱手相让吗?
  魏昌延见凉王似乎并未听进自己的劝诫,便换了一个角度说话,“叛军与朝廷大军实际上的军力旗鼓相当,没个三两年是不会结束战争的,二者长期消耗兵力,王爷也可做收渔翁之利。”
  “可若是父皇对我起了疑心……”
  “即便皇上对王爷起了疑心,在如今的形势下皇帝自顾不暇,根本无暇治罪于您,等将来王爷起兵攻入汴京成就大事,自然也无需惧怕了。”
  周文重深思熟虑,计较得失,最终还是决定让沈宁去平叛,“以往白荻也不是没有与大庆起过战事,次次均无功而返,由此可见其战力低下,根本不足为惧,反倒是青州,若是周文雍打到了汴京夺得皇位,那我岂不是为他人枉做嫁衣?再说,我们去攻打白荻也是需要消耗兵力的,周文雍若是趁着我军最是疲弱之际攻打过来,那我这么些年的努力岂不都会付诸东流?”
  “王爷……”魏昌延还想再劝,然而凉王主意已定已经听不进劝言,“先生不必多说,本王心中有数。”
  魏昌延看着油盐不进的凉王,最终只能咽下心中要说的话,他全身发寒,冷入骨髓,这样的凉王值得他全心辅佐吗?
  这个大庆上至皇帝藩王,下至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真正为百姓,为天下考虑的,个个忙着争权夺利互相算计,从根子上就烂掉的国家注定有灭亡的那一天。
  魏昌延倍感无奈,他是文人,手底下无一兵一卒,想要揭竿起义亦是有心无力,他原以为藩王之中唯有凉王最适合登顶皇位,至少在皇帝的几个儿子之中,只有凉王所管辖的凉州境,百姓安居乐业,甚少起过民乱,凉王亦是礼贤下士,仁善谦和之人。
  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假的,以前他就感觉凉王的仁义是装出来的,可若是凉王愿意一直戴着仁义的面具,对于百姓而言未必不是一种福气,毕竟,其余几个藩王包括太子均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享乐的人。
  凉王,这是装不下去了?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还紧抓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放,心性狭隘,鼠目寸光,当真是难堪大任!
  难道这大庆终究会落入白荻手中?而大庆的子民皆要受家国灭亡之苦?
  魏昌延眼中的明光一点一点的熄灭,直至最后他微微弯着腰,迈着步子缓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朝廷六万守备军倾巢而出,加上沈宁所率领的一万五千士兵,足以抵抗叛军,按理说,沈宁作为主帅,一般而言都是在大后方坐镇指挥,怎么又会重伤昏迷呢?
  一切都是猪队友惹的祸。
  朝廷出兵,皇帝要点一名主将,吃一堑长一智,光帝先前被臣子糊弄,这一次挑选主将由他亲自出题,是的,出题!像科举考试一样直接出个卷子,让有志于当主将的候选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答题。
  这规格是不是很熟悉?科举取士最后一关就是殿试,由皇帝出题,会试中选者答题,只不过如今这个殿试是为了挑选武将,所出的卷子当然不会考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而是由光帝翻阅了大量的兵书精心挑选出来的题目,最终定国公家的小儿子齐怀远夺得第一,被光帝封为定国大将军率兵平叛。
  齐怀远是定国公的老来子,定国公祖上是军功起家,传到如今的定国公手里早已失了祖上的荣光,齐怀远从小到大听说了不少祖上的光荣事迹,他成日里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先辈一样驰骋沙场,重现定国公府的荣光,故而他最是爱看各类兵书。
  定国公是老牌公府,底蕴自然不差,府中书籍种类繁多,齐怀远又备受定国公的宠爱,自然任其予取予求。
  定国公见自己从未上过战场的小儿子竟会被圣上封为定国大将军,原本是想劝光帝收回成命的,但仔细一想,光帝还调了沈宁去平叛,沈宁是具有丰富行军经验的老将,此战应该十拿九稳,不如就让自家小儿子去战场走一趟,也好借此揽揽军功,说不定皇帝龙颜大悦破例将国公府变成郡王府。
  他千叮咛万嘱咐让齐怀远务必不要亲身涉险,有战事就吩咐底下士兵在前面挡着,最好就呆在大后方不要出去,调兵遣将的事都交给沈宁,他只要走个过场就行了。
  定国公想的挺美,可奈不住齐怀远是个有雄心壮志立誓要闯下不世之功的人。
  一开始齐怀远确实牢记定国公的话,乖乖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实在耐不住性子了就出去逛一逛。
  当他头一次看见死人时吓得半死,常常半夜里被噩梦惊醒,后来他就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至于战场,他是更不可能去的了。
  沈宁不愧是老将,他整合兵力,让一万多个被抓来的壮丁充当后勤,抓紧时间训练士兵提高他们之间的默契,又挑选精锐士兵组成先锋部队,一路稳扎稳打,将叛军打回了老巢,正待最后决战之际,齐怀远不甘寂寞了。
  齐怀远寻思着他也是将军,代表着朝廷的脸面,不能总让沈宁出风头啊,再说沈宁会的那些他也会啊,甚至他所看的兵法还不止这些呢,加上身边小厮的加油鼓劲,齐怀远果断作妖了。
  齐怀远好歹也是光帝亲自任命的主将,自然具有调兵遣将的权利,他自认为自己的作战方针比沈宁制定的计划更加严密有效,在被沈宁否定后深觉对方是因为害怕自己一战成名故而才不让他出头,因此,在沈宁已经排兵布阵后擅自下令更改作战计划,导致底下的士兵压根不明白到底该听谁的。
  士兵不明就里,有的按照原计划进行,有的则按照齐怀远的命令行事,导致原本稳操胜券的决战败得一败涂地,沈宁眼看着士兵被围无法撤退,只有亲自率兵上战场救援,若只是如此沈宁也不会重伤昏迷。
  齐怀远见敌军势如破竹吓得屁滚尿流,他生怕沈宁抵挡不住,立马下令封闭城门将敌军阻挡在外,沈宁好不容易率领部下突破敌军的包围,正打算回城之时眼睁睁的看着城门关闭,于是他们一大堆人都被堵在了城门外,身后的敌军一拥而上。
  好了,这下城门是彻底开不得了,沈宁带领士兵与叛军在城门外展开了激烈的殊死搏斗,虽然最终惨胜,但此战中士兵死伤无数,折损两员大将,更糟的是主帅昏迷不醒,平叛大军群龙无首。
  主帅昏迷,齐怀远就是最高统领,他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然而他却是空有理论而无半点实战经验,真正的战场瞬息万变,哪能照着书本生搬硬套,就这样,平叛大军节节败退,沈宁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形势被齐怀远败坏得一塌糊涂。
  沈宁重伤昏迷,凉王算是损失了一个臂膀,也不知他是否后悔将人派到青州平叛。
  苏锦楼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的赶至青州边城天水城,刚表明了身份,就见一个满身脂粉气的小白脸迎面走了过来。
  “你就是百姓口中的战神?”齐怀远目光中满是失落,“也没见你多长一只眼或是一条腿嘛!长相普通,满身尘土,压根毫无出色之处,你这战□□号打哪来的?”
  苏锦楼本来就因为凉王的调令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临到阵前还遇到个不知世事对自己评头论足的愣头青,顿时怒气冲天。
  他飞起一脚就把这个碍眼的小白脸踹飞了开去,在齐怀远小厮的尖叫声中抽出随身长刀毫不犹豫一举挥下。
  齐怀远感觉腹中的五脏六腑都移了位,他疼的冷汗直冒嘴唇打着哆嗦,刚想抬头质问,猛然一道银光闪过,只见一把长刀携劲风急势直直向自己的面门劈来,惊吓过度大脑一片空白,整个身体似乎被定住一般无法动弹,就在他以为自己小命休矣之时,长刀在临近鼻尖的地方稳稳的停了下来。
  齐怀远双眼瞳孔猛缩,只见眼前这个手执长刀,浑身溢满杀气,面上平静无波的男人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再敢多言,宰了你!”
  第121章 布局
  为了不延误行程, 苏锦楼一路上快马加鞭,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是省出来的,压根没闲心打听战败的原因以及平叛大军的现况, 自然也不知道沈宁为何会重伤昏迷。
  只不过即便没有仔细打听, 他也猜到事情恐怕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不然凉王也不会贸然任命他为平叛主将。
  可当他听完底下领将所描述的过程后,心中只觉得滑稽可笑,就刚才那个浑身充满脂粉气的小白脸竟然害得整个平叛大军一败涂地, 就连沈宁这个经年的老将都被他坑去了半条命。
  “你们明知道齐怀远决策有误,为何还要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先前说话的武将,也就是左翼前锋营统领赵柯刚想回话,苏锦楼突然伸手制止了他,“你不用说了, 是我想岔了。”
  这个时代最是讲究兵为将有, 军中最大的忌讳莫过于越级指挥,且除了指挥方面, 在发放军饷和请功封赏上同样不能越级操办。
  这也是为何战场上一旦主将阵亡,底下的士兵都会逃跑的原因,大军之所以溃不成军, 并不是因为士兵胆小怕死, 而是主将死亡意味着士兵失去了请功的渠道,即便他们拼死搏斗打赢了战争, 也得不到任何的赏赐。
  投身军旅的人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的,尤其是最底层的士兵, 他们从戎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攒军功请封赏,若是无银亦无官,谁愿意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去白白送死?
  故而,在沈宁重伤昏迷群龙无首之时,底下的将士只能听命于最高指挥官齐怀远,若是对齐怀远的决策有异议,他们可以提出建议互相商讨,但绝不能越俎代庖擅自下令,也就是说最终的决策权仍然在齐怀远的手中。
  很显然,齐怀远这个只会做梦的愣头小子压根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若是他能听进人言,当初他也不会更改沈宁的作战计划,导致平叛大军最终败北了。
  如今平叛大军只剩下四万余人,其中有五千多人还是不懂作战的壮丁,他们除了负责后勤打扫战场外,压根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壮丁既然称之为壮丁,有七八成都是青壮年,按理说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对阵杀敌,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些人均是从未上过战场的平民百姓,陡然被那些黑了心肝的官员抓过来充军,心里不可能没有怨恨,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平安活着,回家与家人团聚。
  要想将这些对战事一窍不通的壮丁训练成能上阵杀敌且可以配合别人排兵布阵的合格士兵,用时至少得要一年半载,可平叛大军最缺的就是时间,真要训练个一年半载,估计人家长青王早就攻陷汴京坐稳皇位了,这也是当初沈宁当机立断闲置这些壮丁的原因。
  若是苏锦楼勉强让这些壮丁去战场杀敌,相当于让他们白白送死,原先的一万多名壮丁如今只剩下一半,就是因为齐怀远将一部分壮丁运用到战场之上。
  除却受伤失去战斗能力的士兵,真正可用的最多只有三万人,而叛军在与沈宁的对阵过程中损失了近两万人,也就是说余下的兵力大约有五万人,双方的兵力并未过于悬殊。
  之所以一路败逃,无非是因为齐怀远这个主将朝令夕改,不辨是非,天真幼稚,胆小怕事,让整个大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迷,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不足三成。
  如今摆在苏锦楼面前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平民怨,另一件则是振士气。
  振士气先不谈,首先得把军心稳定下来,内部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全军最大的力量对付外敌。
  “召集所有将士,我要当众训话。”
  在场将领相互看了看,虽不知苏锦楼为何要训话,但都不约而同的执行了苏锦楼的命令。
  “赵将军,”出了门,右翼前锋营统领罗广山走到赵柯身边小声问道,“你觉得我们这位新来的主将大人性情如何?他能带领我们反败为胜吗?”
  周围的几个将领面上不露声色实际都在悄悄关注着这边的谈话,赵柯见状并未心生芥蒂,他们都是朝廷新提拔上来的军官,原先都处在中低层的职位,若不是出了长青王叛乱一事,恐怕至死也轮不到他们坐上如今的位置。
  至于原先的领将,或不慎受伤或感染风寒,反正因为各种五花八门的原因均没法随军一同出征平叛。
  他们的命贱如草芥,面对这裹着□□的糖衣上位者不会给他们拒绝的机会,不随军必死无疑,随军说不定还能搏得一线生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战场上多杀敌人,为自己争取多一点的生存空间。
  他们跟着沈主帅,一路打到了青州城,眼看着胜利在即,偏偏让齐怀远给搅合了,损失了不少兵将不说,还把沈帅给弄昏迷了。
  齐怀远是定国公府的小公子,又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定国大将军,背景深厚,权势颇大,他们这些位卑言轻的人拿他毫无办法,只能看着手底下的士兵在战场上白白送死。
  如今陡然空降一个主将,他们也听说过苏锦楼这个名字,据说他是文人出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出入敌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有战神之称。
  “我不知道主将大人能否带领我们反败为胜,”赵柯低垂的眼眸一片深沉,“我只知道,主将大人既然能够击退白荻大军,定有过人的胆识与谋略,跟着他总比跟着齐将军好吧。”
  罗广山原本是觉得主将大人年纪轻轻就有战神之称,八成是他人以讹传讹,把他的事迹神化了,现下听了赵柯的话反倒觉得很是有理。
  事情已经到了最糟糕的地步,形势已然危如累卵,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不相信主将大人,难不成还要去向只会纸上谈兵的齐怀远表衷心吗?
  苏锦楼得知将士均聚集齐了,他整理了仪容,穿戴好盔甲,带着几位领将缓步踱出,步伐稳健,面容沉静,周身自成一股气势,威严而震慑人心。
  苏锦楼登上高台,几位将领分别站于两旁,看着底下黑压压的士兵,苏锦楼深觉肩上所承责任之重,他的一言一行会影响每一个士兵,他的每一条调令决定着这些士兵的生死,他的主将之名承载的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荣辱得失,还有这上万士兵的性命皆系于他一身。
  “本将受封为定远大将军,出任主将一职,有统领全军赏罚部众之权,”苏锦楼一挥手,“来人,把人带上来。”
  众目睽睽之下,两个士兵将齐怀远拖到了刑台之上,齐怀远身上还带着伤,此时他面目苍白,形容狼狈,两眼甚至还冒着泪花,“苏锦楼,你放肆!你可知我是谁,我爹是定国公,你如此对我就不怕我爹治罪于你吗?”
  苏锦楼懒得搭理齐怀远,他也不去和这个二愣子掰扯定国公是否有治罪于大军主将的权利,“我管你爹是谁!今天即便是你祖宗在此,我都要将你军法处置。”
  这小子难不成以为全世界皆是他妈吗?就算他爹是李刚在世,他也逃不过此次的责罚。
  “齐怀远,于青州城一役擅自更改沈帅之令,致使我军大败,又毫无袍泽之情,妄自封闭城门将沈帅以及众位将士拒之门外,导致我军伤亡惨重,沈帅亦是重伤昏迷,现剥夺其定国大将军的封号,受军棍加身之刑,立即执行。”
  几位将领以及底下的士兵均是目瞪口呆,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曾想这位空降的主将大人做事如此干脆,上来就把以前的主将职位一捋到底,还要罚以军棍加身之刑,他们从未见过行动这么直接的人,对此,众人只能说,干得漂亮!
  齐怀远高声尖叫,“苏锦楼,我的职位是圣上亲口所封,你有什么权力剥夺我的官职?尔敢……”
  “有什么敢不敢的?见你细皮嫩肉,原本只想罚你十棍子,现在看来本将倒是太过仁慈了,”苏锦楼目光深沉,看着齐怀远就像在看一个死人,“本将决定赏你三十棍子,来人,即刻执行。”
  此时,齐怀远的小厮眼见自家公子要被责打,立马冲到了苏锦楼面前,“苏锦楼,我家公子和你平起平坐,你没有权利责罚我家公子,你若是敢伤我家公子一根毫毛,定国公府上下都不会饶过你的!”
  苏锦楼的嘴角缓缓的牵扯出了一丝笑容,他制止了前来企图将小厮拉下去的士兵,“不会饶过我?”
  “对!识相的你就把我家公子……”小厮话还未说完,眼前陡然划过一道刺眼的光芒,随即再也没了开口说话的机会。
  苏锦楼收刀入鞘,神色淡然,他看了看地上的尸体,厌恶的摆了摆手,“来人,拖下去。”
  “啊……”一声高亢而又刺耳的尖叫声划破天际,齐怀远惊惶而又畏惧的看向苏锦楼,“你,你怎么能……”
  “怎么?难不成这小厮也有个当国公的爹吗?”苏锦楼轻笑道,“即使这小厮是国公爷的私生子,我杀了也就杀了,你奈我何?”
  随即又玩笑般的说道,“忘了我先前的话了吗?再敢多言,宰了你哟!”